古诗词网

高低古时冢,上有牛羊道。

白居易唐代〕《登村东古冢

高低古时冢,上有牛羊道。独立最高头,悠哉此怀抱。
回头向村望,但见荒田草。村人不爱花,多种栗与枣。
自来此村住,不觉风光好。花少莺亦稀,年年春暗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高低古时牛羊

高低 gāo dī
(1).高高低低,或高或低。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松楸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 宋 杨侃 《皇畿赋》:“屈曲沟畎,高低稻畦。”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要不随手摘片树叶,他也能吹出高低音,吹成曲调。”
(2).尊卑贵贱。《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江居 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红楼梦》第五五回:“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
(3).高明低下,优劣。《西游记》第九十回:“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只听他文诌诌的説道:‘人品有个高低,飞禽走兽也有个贵贱。’”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亿万歌手大唱跃进歌,与 李白 、 杜甫 比高低。”
(4).多少。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5).深浅轻重;利害得失。《西游记》第二六回:“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駡个不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甚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6).犹底细。《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回马间,只见一下锣声,喊杀连天,不知高低。”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耳目官骸样样奇,文人逐件有标题。休疑,少刻相逢,便见高低。”
(7).好歹。《水浒传》第三二回:“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溪里来救起那大汉,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8).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捧盒》:“今日到 十郎 书院,见他家 青儿 ,到也眉目乾浄爱人子,不如明日 十郎 到我府中,高低把 青儿 捨与我吧!”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 玉宝 见 刘叔叔 没有衣服换,高低不穿。”
(9).指高低的程度。如:那山太远,估量不出它的高低。
(10).到底,终究。如: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  ——《漢語大詞典》
古时(古時)gǔ shí
昔时;过往已久的时代。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不见 栢梁 铜雀 上,寧闻古时清吹音。” 唐 白居易 《登村东古冢》诗:“高低古时冢,上有牛羊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儿从前看见古时的墓誌碑铭,多有用‘春秋’两个字的,所以借来用用。”  ——《漢語大詞典》
冢 zhǒng《國語辭典》

冢 [ zhǒng ]

  1. 高大的坟墓。如:「野冢」、「英雄冢」。《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2. 山顶。《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3. 封土祭祀地祇的地方。即「社」。参见「冢土 」条。
  1. 居长的、居首的。参见「冢妇」、「冢息」、「冢宰」等条。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牛羊
宋 朱松 赠僧 杖藜同觅牛羊路,濯足来分鸥鹭波。
宋 陆游 秋晚二首 其二 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  ——《骈字类编》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