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白居易唐代〕《夜闻歌者(宿鄂州)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帆樯娉婷十七八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1.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 老而无子:鳏寡孤~。
  3.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 〔~孤〕复姓。
  5. 语助词,犹“”:“弃君之命,,~谁受之?”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1.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2.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3.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4.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帆樯(帆檣)fān qiáng
(1).桂帆的桅杆。《三国志·吴志·孙和传》“遣之 长沙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和 之 长沙 ,行过 芜湖 ,有鹊巢于帆檣。”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元 王恽 《平望道中》诗:“大艑从东来,帆檣鬱嵳峩。”
(2).借指帆船。《旧唐书·高骈传》:“风伯雨师,终阻帆檣之利。” 清 章静宜 《京口作》诗:“ 楚 蜀 帆檣千里集,金银山寺两峯开。”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娉婷 pīng tíng
(1).姿态美好貌。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货财足非恡,二女皆娉婷。”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一川明月疎星,浣纱人影娉婷。”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 茅盾 《追求》五:“两位都是颀长,肥臀,细腰,但 陆女士 似乎更多一点娉婷的姿态。”
(2).美人;佳人。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石 家 金谷 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则见展翅忙呼万岁声,惊的那娉婷将鑾驾迎。”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  ——《漢語大詞典》
十七八 shí qī bā
(1).十分之七八。《新唐书·李杰传》:“时户口逋荡,细弱下户为豪力所兼, 杰 为设科条区处,检防亡匿,復业者十七八。”
(2).指十七八岁。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成王 嗣封,在 玄宗 世,盖於时年十七八。”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