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曹邺唐代〕《姑苏台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
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
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时闻野田黄金

时闻 shí wén
常常聆听  ——《整理自网络》
野田 yě tián
犹田野。《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1.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2.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1.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2.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1.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1. 参见「拾级 」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黄金 huáng jīn
(1).指铜。《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钗 ( 釵 ) chāi
钗 [ chāi ]
  1. 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荆~布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