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矛
诗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疏考工记云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注云酋夷长短名也酋近夷长也是矛有二等也刘义恭白马赋旋四介以作好耀二矛之重英 ——《骈字类编》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弓 gōng《國語辭典》
弓 [ gōng ]
名- 武器名。由弯成弧形的木条系上丝绳制成用以发射箭矢或弹丸的器具。如:「弓箭」、「弹弓」。《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六尺为一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唐·孔颖达·正义:「六尺为步,弓之下制六尺,与步相应。」
- 姓。如前秦有弓蚝。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弯曲。如:「弓腰」、「弓著背」。
公徒 gōng tú
(1).诸侯的步兵。《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高亨 注:“徒,步兵。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 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 。见 叔孙氏 之旌,以告。 孟氏 执 郈昭伯 ,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
(2).指乡勇。 陈璞 《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
(3).指刑罚。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这一遍公徒也不小。” ——《漢語大詞典》
(2).指乡勇。 陈璞 《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
(3).指刑罚。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这一遍公徒也不小。” ——《漢語大詞典》
三万(三万)
魏晋 潘岳 关中诗十六章 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宋 陈傅良 送范大著文叔知彭州 尽欲读书三万卷,蓬莱未必似岷峨。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元 范梈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四首 其三 剪尽绿杨三万树,多因无处著啼鹃。
元 杨载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
元 杨维桢 唐玄宗按乐图 何人端坐阅乐籍,三万缠头不足支。 ——《骈字类编》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宋 陈傅良 送范大著文叔知彭州 尽欲读书三万卷,蓬莱未必似岷峨。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元 范梈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四首 其三 剪尽绿杨三万树,多因无处著啼鹃。
元 杨载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
元 杨维桢 唐玄宗按乐图 何人端坐阅乐籍,三万缠头不足支。 ——《骈字类编》
贝胄(貝胄)bèi zhòu
(1).用文贝装饰的头盔。《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毛 传:“贝胄,贝饰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贝胄象弭,织文鸟章。” 刘逵 注:“胄,兜鍪,以贝饰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诸蛮唯 大理 ,甲胄以象皮为之,黑漆坚厚,復閒以朱缕,如中州之犀毘器皿,又以小白贝缀其缝,此岂《诗》所谓‘贝胄朱綅’者耶!” 元 姚燧 《徽州路总管府达噜噶兼管内劝农事虎公神道碑》:“先皇賚之騕褭以乘,雕弓贝胄,华衣昼映。”
(2).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胄星罗。”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次韵》:“ 檀溪 试戈船, 峴岭 屯贝胄。”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围猎》:“流星剑指空,蜿虹旗捲风,星罗贝胄真雄猛。”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胄星罗。”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次韵》:“ 檀溪 试戈船, 峴岭 屯贝胄。”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围猎》:“流星剑指空,蜿虹旗捲风,星罗贝胄真雄猛。” ——《漢語大詞典》
朱綅 zhū qīn
红线。《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具胄朱綅。” 孔颖达 疏:“《説文》云:‘綅,綫也。’然则朱綅直谓赤綫耳。”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