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择才绥鄢郢,殊化被江湘。

崔泰之唐代〕《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吾族白眉良,才华动洛阳。观光初入仕,应宿始为郎。
飞萤玩书籍,白凤吐文章。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张。
择才绥鄢郢,殊化被江湘。高楼临广陌,甲第敞通庄。
列馆邙山下,疏亭洛水傍。昌年赏丰陌,暇日悦林塘。
衣冠皆秀彦,罗绮尽名倡。隔岸闻歌度,临池见舞行。
门庭寒变色,棨戟日生光。穷阴方叆叇,杀气正苍茫。
感时兴盛作,晚岁共多伤。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吟草遍簪绂,逸韵合宫商。功名守留省,滥迹在文昌。
家园遥可见,台寺近相望。无庸乘侍谒,有暇共翱翔。
棣华依雁序,竹叶拂鸾觞。水坐怜秋月,山行弄晚芳。
恩华惭服冕,友爱勖垂堂。无由报天德,相顾咏时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鄢郢江湘

择 ( 擇 ) zé/zhái
择 [ zé ]
     ◎ 挑拣,挑选:~取。~优。抉~。~善而从。饥不~食。
择 [ zhái ]
     ◎ 义同“择”(zé),用于口语:~不开(分解不开;摆脱不开)。~菜。~食。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绥 ( 綏 ) suí
绥 [ suí ]
  1. 安抚:~抚。~远。~集(安抚和笼络)。~靖(安抚使平静)。
  2. 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
  3.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4. 古代的旌旗和旒。
鄢郢 yān yǐng
(1). 春秋 楚文王 定都于 郢 , 惠王 之初曾迁都于 鄢 ,仍号 郢 。因以“鄢郢”指 楚 都。《商君书·弱民》:“ 秦 师至, 鄢 郢 举,若振槁。”《史记·苏秦列传》:“ 秦 必起两军,一军出 武关 ,一军下 黔中 ,则 鄢 郢 动矣。” 张守节 正义:“ 鄢乡 故城在 襄州 率道县 南九里。 安郢城 在 荆州 江陵县 东北六里。 秦 兵出 武关 ,则临 鄢 矣;兵下 黔中 ,则临 郢 矣。” 晋 左思 《魏都赋》:“ 临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伍君 开张 闔閭 ,倾荡 鄢 郢 。”
(2).泛指今 湖北 江陵 、 襄阳 一带。 唐 皇甫冉 《送从弟豫贬袁州》诗:“水与 荆 巫 接,山通 鄢 郢 长。”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1.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2.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3.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4.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5.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6.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7.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8.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1.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2.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1. 参见「化子 」条。
被 bèi/pī《國語辭典》

被 [ bèi ]

  1. 被子。睡眠时盖在身上的东西。《楚辞·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2.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被瞻、吴国有被离。
  1. 覆盖。《楚辞·宋玉·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2. 蒙受、遭遇。《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3. 及,达到。《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4. 配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1. 因为《水浒传·第五回》:「被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1. 表被动性,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如:「被选」、「被害」。《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被 [ pī ]

  1. 分散。《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通「披」。
  2. 加衣于身而不束带。《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通「披」。
江湘 jiāng xiāng
长江 和 湘江 。也指 长江 和 湘江 流域。《楚辞·九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 江 湘 。” 汉 张衡 《南都赋》:“秽 长沙 之无乐,歷 江 湘 而北征。”《晋书·王鉴传》:“时 杜弢 作逆, 江 湘 流弊, 王敦 不能制,朝廷深以为忧。 鉴 上疏劝帝征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