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
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逆月,宫阙萧森。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逆月,宫阙萧森。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年来(年來)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浊 ( 濁 ) zhuó
浊 [ zhuó ]
- 水不清,不干净:浑~。污~。~浪。~流。
- 混乱:~世。
- 声音低沉粗重:~声~气。~音。
世里 shì lǐ
即 耶律 。 辽 建立者 阿保机 出身于 契丹 迭剌部 , 世里 为其家族之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至 阿保机 ……乃僭称皇帝,自号 天皇王 。以其所居横帐地名为姓,曰 世里 。 世里 ,译者谓之 耶律 。” ——《漢語大詞典》
悟 wù《國語辭典》
悟 [ wù ]
动- 明白、觉醒。如:「觉悟」、「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 启发他人使其觉悟。汉·崔骃〈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 姓。如汉代有悟明极。
真诠(真詮)zhēn quán
亦作“ 真筌 ”。 犹真谛。 唐 卢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攸邈,故老或遗;真詮缅微,后生何述?”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铭》:“我立真筌,揭起南国。无修而修,无得而得。” 宋 延寿 《宗镜录》卷二六:“且金是身外之浮财,岂齐至教;命是一期之业报,曷等真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施肩吾》:“初读五行俱下,至是授真筌於仙长,遂知顺逆颠倒之法,与上中下精气神三田反覆之义。” 赵朴初 《毛主席写给〈诗刊〉的信发表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献词》:“文章华国事更艰,孰能计日收真詮。” ——《漢語大詞典》
秘 mì/bì《國語辭典》
秘 [ mì ]
- 同「秘 」。
秘 [ bì ]
- (一)之又音。
诀绝(訣絶)jué jué
(1).诀别;长别。《玉台新咏·皑如山上雪》:“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絶。”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一:“德人重行义,志士轻诀絶。” 清 陈维嵩 《贺新郎·纤夫》词:“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临岐诀絶,草间病妇。”
(2).决裂。诀,通“ 决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不知今夜,梦魂可化蝴蝶。’怨慕之词,低回往復,结二句从无可奈何中,作此痴想,不作诀絶语,自是温厚。” ——《漢語大詞典》
(2).决裂。诀,通“ 决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不知今夜,梦魂可化蝴蝶。’怨慕之词,低回往復,结二句从无可奈何中,作此痴想,不作诀絶语,自是温厚。” ——《漢語大詞典》
幽深 yōu shēn
(1).深而幽静。《易·繫辞上》:“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 沧州 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幽深雅称逸人居,高靚真堪仁者乐。”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他们好像走进一个幽深的峡谷。”
(2).引申为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七:“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採街谈巷议。”
(3).幽僻之处。 汉 祢衡 《鹦鹉赋》:“嬉游高峻,栖峙幽深。” 晋 张翰 《杂诗》:“延颈无良涂,顿足託幽深。”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4).指隐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远自巖穴之幽深,旁暨草莱之疏贱,莫不从容赐对,以尽其情;委曲因能,以尽其用。”
(5).深奥;玄虚。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学者于义训幽深隐奥者,容有差误,至于此类如辨黑白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三:“欲求縹渺反幽深,悔杀前番拂袖心。”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索之幽深而成之易简,将必犁然有当於人心。”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七:“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採街谈巷议。”
(3).幽僻之处。 汉 祢衡 《鹦鹉赋》:“嬉游高峻,栖峙幽深。” 晋 张翰 《杂诗》:“延颈无良涂,顿足託幽深。”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4).指隐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远自巖穴之幽深,旁暨草莱之疏贱,莫不从容赐对,以尽其情;委曲因能,以尽其用。”
(5).深奥;玄虚。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学者于义训幽深隐奥者,容有差误,至于此类如辨黑白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三:“欲求縹渺反幽深,悔杀前番拂袖心。”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索之幽深而成之易简,将必犁然有当於人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