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不问家,归心遥向阙。
天上移将星,元戎罢龙节。三军含怨慕,横吹声断绝。
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沧洲浮云暮,杳杳去帆发。
回首不问家,归心遥向阙。烟波限吴楚,日夕事淮越。
吊影失所依,侧身随下列。孤蓬飞不定,长剑光未灭。
绿绮为谁弹,绿芳堪自撷。怅然江南春,独此湖上月。
千里怀去思,百忧变华发。颂声满江海,今古流不竭。
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沧洲浮云暮,杳杳去帆发。
回首不问家,归心遥向阙。烟波限吴楚,日夕事淮越。
吊影失所依,侧身随下列。孤蓬飞不定,长剑光未灭。
绿绮为谁弹,绿芳堪自撷。怅然江南春,独此湖上月。
千里怀去思,百忧变华发。颂声满江海,今古流不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回首(迴首)huí shǒu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时,只见烈焰烧天,飞灰蔽日。” 毛泽东 《十六字令》之一:“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不问(不問)bù wèn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漢語大詞典》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归心(歸心)guī xīn
(1).诚心归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 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我 汉王 豁达大度……所以英雄之士,莫不归心。” 陈毅 《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 马 列 最伟大,世界正归心。”
(2).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於农。”《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3).归附的念头。《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周 臣 尉迟迥 、 王谦 ……起兵反抗都很快被消灭,因为 隋文帝 已获得民众的归心。”
(4).回家的念头。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宋 梅尧臣 《送庭老归河阳》诗:“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漢語大詞典》
(2).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於农。”《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3).归附的念头。《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周 臣 尉迟迥 、 王谦 ……起兵反抗都很快被消灭,因为 隋文帝 已获得民众的归心。”
(4).回家的念头。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宋 梅尧臣 《送庭老归河阳》诗:“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漢語大詞典》
遥 ( 遙 ) yáo
遥 [ yáo ]
- 远:~远。~望。~想。~瞻。~指。~瞩。~相呼应。路~知马力。~测。~感。~控。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阙 ( 闕 ) quē/què
阙 [ quē ]
-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 过错:~失。
- 姓。
-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