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地偏
金 李俊民 独坐 地偏无俗客,日在掩柴扉。
元 袁士元 和吕啬斋三教饮韵 地偏禽鸟乐,春静花自吐。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五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宋 陆游 题斋壁 性懒杯盘常偶尔,地偏鸡犬亦翛然。 ——《骈字类编》
元 袁士元 和吕啬斋三教饮韵 地偏禽鸟乐,春静花自吐。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五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宋 陆游 题斋壁 性懒杯盘常偶尔,地偏鸡犬亦翛然。 ——《骈字类编》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副-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免 miǎn《國語辭典》
免 [ miǎn ]
动- 避开、脱逃。如:「避免」、「幸免于难」。《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去除、省去。如:「免除」、「免费」、「减免」、「免税」。
- 脱去。《左传·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 罢黜、革除。如:「罢免」、「黜免」。《汉书·卷四·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 姓。如汉代有免乙。
免 [ wèn ]
名-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集韵·去声·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晋·杜预·注:「免、衰、绖,遭丧之服。」通「絻」。
- 去冠扎发,穿著丧服,以示哀悼。《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同「絻 」。
桓 huán《國語辭典》
桓 [ huán ]
名- 一种植物。《玉篇·木部》:「桓,桓木,叶似柳,皮黄白色。」
-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类、祃,皆师祭也。指武王将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以颂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为「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绥,平定。娄,即屡,屡次。解,同「懈 」。匪解,不懈怠。
- 姓。如汉代有桓宽、桓谭。
- 参见「[[盘桓]]」条。
魋 tuí《國語辭典》
魋 [ tuí ]
名- 动物名。状似小熊,短毛,赤黄色,俗称为「赤熊」。《尔雅·释兽》:「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晋·郭璞·注:「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熊》:「小而色黄赤者,魋也,建平人呼魋为赤熊。」
- 魁梧高大。晋·陆云〈赠顾尚书诗〉:「丽容魋翕,孔好已张。」
- 恶劣。元·王氏〈粉蝶儿·江景萧疏套·二煞〉:「伴著这魋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缠。」
伐 fá《國語辭典》
伐 [ fā ]
动- 砍。如:「伐木」、「砍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 征讨、攻打。《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 自夸。《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淮南子·修务》:「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 割除。《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 功绩、功劳。《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资治通鉴·卷九七·晋纪十九·穆帝永和元年》:「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官未可灭。」
- 媒人。《儒林外史·第六回》:「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
伐 [ fá ]
- (一)之又音。
岁晚(岁晚)
唐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
唐 李嘉祐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唐 戴叔伦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岁晚斋居寂,情人动我思。
唐 李益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 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
唐 张众甫 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三州渡 君看波上客,岁晚独垂纶。
唐 元稹 遣病十首 其七 岁晚我独留,秋深尔安适。
唐 韩愈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宋 张栻 立春日禊亭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骈字类编》
唐 李嘉祐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唐 戴叔伦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岁晚斋居寂,情人动我思。
唐 李益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 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
唐 张众甫 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三州渡 君看波上客,岁晚独垂纶。
唐 元稹 遣病十首 其七 岁晚我独留,秋深尔安适。
唐 韩愈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宋 张栻 立春日禊亭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骈字类编》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名-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 姓。如汉代有聊仓。
-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 闲谈。如:「聊天」、「闲聊」。
-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名-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名-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動-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动-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 姓。如汉代有移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