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时曦。

王安石宋代〕《忆昨诗示诸外弟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两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亦缁人衣。
明年亲作建昌吏,四月挽船江上矶。
端居感慨忽自寤,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寂寞生伊威。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旼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时曦。
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锺山薇。
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身著青衫手持版,奔走卒岁官淮沂。
淮沂无山四封庳,独有庙塔尤峨巍。
时时凭高一怅望,想见江南多翠微。
归心动荡不可抑,霍若猛吹翻旌旗。
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暮春三月乱江水,劲橹健帆如转机。
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
出门信马向何许,城郭宛然相识稀。
永怀前事不自适,却指舅馆接山扉。
当时髫儿戏我侧,于今冠佩何颀颀。
况复丘攀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令人感嗟千万绪,不忍苍卒回骖騑。
留当开樽强自慰,邀子剧饮毋予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精神流离肝肺眦血被面无时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流离(流離)liú lí
(1).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汉书·刘向传》:“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饉,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颜师古 注:“流离,谓亡其居处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 犬戎 之乱,流离西域,百有餘年。” 清 方文 《秋浦感怀呈刘伯宗》诗:“况乃逢世乱,流离客他乡。” 邹韬奋 《遗嘱》:“二十餘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飴。”
(2).指流转离散的人。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财也。”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3).犹淋漓。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4).光彩纷繁貌。 汉 扬雄 《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清 周亮工 《宋去损〈冰荔编〉序》:“予尝凿冰於北矣,霜雪交沦,层波成凌,峨峨皑皑,流离光彻。”
(5).流利而富文采。 晋 潘尼 《安身论》:“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辨流离,议论絶世,不得与争功。”《晋书·张辅传》:“又 迁 为 苏秦 、 张仪 、 范雎 、 蔡泽 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6).流转、圆转貌。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翩躚山巔鹤。”
(7).指用网捕捉禽鸟,使之无所逃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流离轻禽,蹵履狡兽。” 颜师古 注:“流离,困苦之也。”一说,放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 张揖 曰:流离,放散也…… 善 曰: 张 説是也。”
(8).枭的别名。《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陆玑 疏:“流离,梟也。自 关 而西谓梟为流离。” 清 恽敬 《鸱鸮说》:“鴞如鳩,一名鵩,一名流离是也。土鴞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9).即琉璃。宝石名。后亦指一种烧制成的釉料或玻璃。《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引《魏略》:“ 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緑、縹、紺、红、紫十种流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紫流离胆缾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漢語大詞典》
肝肺 gān fèi
(1).肝与肺。泛指人体内部的器官。《庄子·说剑》:“庶人之剑,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於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吕氏春秋·顺民》:“今 吴 越 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南史·萧惠开传》:“﹝ 惠开 ﹞发病呕血,吐物如肝肺者。”
(2).比喻内心。《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煢煢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咋笔话肝肺,咏兹枯鱼章。” 宋 苏轼 《次前韵送刘景文》:“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鬚。”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不图足下一旦倾泻肝肺,相爱之甚,至於斯极也。”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眦血(眥血)zì xuè
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文选·卢谌〈览古〉诗》:“眥血下霑襟,怒髮上衝冠。” 李周翰 注:“ 相如 怒而目眥血下,髮上衝冠。”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精神流离肝肺絶,眥血被面无时晞。”  ——《漢語大詞典》
被面 bèi miàn
(1).加于面,满面。《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宣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唐 韦绚 《戎幕闲谈·畅璀》:“其夕宰入之,令 畅 躬自扃鏁,天明持籥相迓於此, 畅 拂旦秉简,啟户见之,喜色被面而出,遥贺 畅 曰:‘官禄甚高,不足忧也。’”《明史·忠义传一·吴景》:“﹝ 景 ﹞率典史 张俊 迎击,手杀三贼,矢被面。” 冰心 《寄小读者》十:“浓睡之中猛然听得丐妇求乞的声音,以为母亲已被他们带去了。冷汗被面的惊坐起来,脸和唇都青了,呜咽不能成声。”
(2).棉被或夹被的正面。多以较华美的花布或丝织品为之。如:绣花被面;织锦缎被面。  ——《漢語大詞典》
无时(無時)wú shí
(1).不定时,随时。《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 郑玄 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今屡濬屡塞,而 黄河 又衝决无时,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
(2).不知何时。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3).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 唐 岑参 《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
(4).不逢时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漢語大詞典》
曦 xī《國語辭典》

曦 [ xī ]

  1. 日色、日光。如:「晨曦」、「曙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