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石渠 shí qú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词赋(詞賦)cí fù
(1). 汉 朝人集 屈原 等所作的赋称为 楚 辞,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词赋”。后亦指词和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且 汉 代词赋,虽云虚矫,自餘它文,大抵犹实。”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特别是 中国 的词赋、小说、话本,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
(2).“ 词赋科 ”的省称。《金史·选举志一》:“ 金 设科皆因 辽 宋 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参见“ 词赋科 ”。 ——《漢語大詞典》
(2).“ 词赋科 ”的省称。《金史·选举志一》:“ 金 设科皆因 辽 宋 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参见“ 词赋科 ”。 ——《漢語大詞典》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名-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 姓。如唐代有元稹。
-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 基本的。如:「元素」。
供奉 gòng fèng
供给;奉养。《汉书·王莽传中》:“ 秦 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穀帛积则民有飢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衞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南史·后妃传下·陈宣柳皇后》:“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於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明 刘基 《养志斋记》:“今世之养亲者,以饮食供奉为至足,而不知戚其戚,欣其欣;至于违其情而不顾,又乌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兰台(蘭臺)lán tái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