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曲头小姬歌擅名,双鬟倚酣徐发声。

李流芳明代〕《秋风行送张子崧之白下

秋风水绿秦淮里,香阁珠帘映淮水。隔岸倡楼十万家,日日笙歌醉罗绮。

吾侪酒徒老亦狂,不论文饮红裙彊。闱中就草日未落,脱帽急走青楼倡。

曲头小姬歌擅名,双鬟倚酣徐发声。风生月出夜将半,掉头曲罢钟山青。

人生此乐岂常有,送子江千重回首。男儿富贵自有时,但遇风流莫相负。

燕台漠漠尘纷纷,天寒路长愁杀人。我今别子且欲往,为子先驱多苦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曲头小姬擅名双鬟发声

曲头(曲頭)qǔ tóu
巷头;街头。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明日午时,但至曲头觅桂子,即得矣。”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此女寻常不离闺阁,今岁花灯许放,或当微步天街。 十郎 有意,可到曲头物色也。”  ——《漢語大詞典》
小姬 xiǎo jī
(1).谓年轻女子。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兰闺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小姬织倦何所思?帘幕无人燕双语。”《蠖斋诗话·摘诗》引 明 朱朴 《上巳郊行》诗:“壚头小姬酒正熟,道旁古坟人自耕。”
(2).指年轻的妾侍。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 吕文清 俾小姬擎寳器入书室。”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擅名 shàn míng
(1).僭越名分。《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入 齐 则独闻 淖齿 而不闻 齐王 ,入 赵 则独闻 李兑 而不闻 赵王 。故曰:人主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司马 子反 为其君使,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 宋 平,是内专政而外擅名也。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
(2).享有名声。《晏子春秋·问上四》:“是上独擅名,而利下流也。” 唐 钱起 《送陆贽擢第还苏州》诗:“乡路归何早, 云间 喜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奴家偶以小艺擅名国中,不想遇着高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杜律细》:“ 芜湖 萧尺木 云从 ,以画擅名 江 左。”  ——《漢語大詞典》
双鬟(雙鬟)shuāng huán
(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沈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漢語大詞典》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1.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2.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3.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4.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酣 hān《國語辭典》

酣 [ hān ]

  1. 畅饮,尽兴喝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 沉迷、耽溺于酒。《抱朴子·外篇·酒诫》:「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庐陵孝献王义真传》:「纵博酣酒,日夜无辍。」
  1. 畅快、尽兴。如:「酣饮」、「酣歌」。《魏书·卷七九·成淹传》:「(王)​肃言:『淹既蒙进,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遂酣笑而止。」
  2. 激烈。如:「酣斗」。唐·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1. 喝醉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四四:「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2. 浓、盛。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环曲岸,环曲岸,红酣绿匀。」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发声(發聲)fā shēng
(1).发出声响。也指发出一声。《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 郑玄 注:“发,犹出也。”《淮南子·缪称训》:“歌、哭众人之所能为也,一发声,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 宋 梅尧臣 《南有嘉茗赋》:“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公差如狼似虎,到 汪锡 门口,发声喊,打将进去。”
(2).透露风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赂 齐 ……王以此发声,兵未窥於境,臣见 秦 之重赂至 赵 而反媾於王也。”
(3).发出呼声,阐发见解。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