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巫峡(巫峽)wū xiá
(1). 长江三峡 之一。一称 大峡 。西起 四川省 巫山县 大溪 ,东至 湖北省 巴东县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 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 杨炯 《巫峡》诗:“ 三峡 七百里,惟言 巫峡 长。” 宋 苏轼 《巫山》诗:“ 瞿塘 迤邐尽, 巫峡 峥嶸起。” 郭沫若 《月蚀》:“ 巫峡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没有的。”
(2). 战国 宋玉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陈德武 《玉蝴蝶·雨中对紫薇》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宋玉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陈德武 《玉蝴蝶·雨中对紫薇》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 ——《漢語大詞典》
朝云(朝雲)zhāo yún
(1). 巫山 神女名。 战国 时 楚怀王 游 高唐 ,昼梦幸 巫山 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 唐 元稹 《白衣裳》诗:“閒倚幈风笑 周昉 ,枉抛心力画 朝云 。”参见“ 朝云暮雨 ”。
(2).人名。 北魏 河间王 元琛 之婢。 唐 朱揆 《钗小志·善吹箎》:“ 河间王 侍儿 朝云 ,善吹箎,诸 羌 叛,王令 朝云 假为老嫗吹箎, 羌 皆流涕復降,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嫗吹箎。’”
(3).人名。 宋 苏轼 之妾。本为 钱塘 妓,姓 王 , 苏轼 官 钱塘 时纳为妾。初不识字,后从 轼 学书,并略通佛理。 轼 贬官 惠州 ,数妾散去,独 朝云 相随。 清 陈维嵩 《浣溪沙·逮下为阎牛叟赋》词:“每遣 白公 留 阿素 ,却教 坡老 买 朝云 。”参阅 宋 苏轼 《朝云墓志铭》、《〈悼朝云诗〉引》。
(4).早晨之云。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漢語大詞典》
(2).人名。 北魏 河间王 元琛 之婢。 唐 朱揆 《钗小志·善吹箎》:“ 河间王 侍儿 朝云 ,善吹箎,诸 羌 叛,王令 朝云 假为老嫗吹箎, 羌 皆流涕復降,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嫗吹箎。’”
(3).人名。 宋 苏轼 之妾。本为 钱塘 妓,姓 王 , 苏轼 官 钱塘 时纳为妾。初不识字,后从 轼 学书,并略通佛理。 轼 贬官 惠州 ,数妾散去,独 朝云 相随。 清 陈维嵩 《浣溪沙·逮下为阎牛叟赋》词:“每遣 白公 留 阿素 ,却教 坡老 买 朝云 。”参阅 宋 苏轼 《朝云墓志铭》、《〈悼朝云诗〉引》。
(4).早晨之云。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漢語大詞典》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洞庭 dòng tíng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