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芳洲烟景记曾游。

元好问金朝〕《浣溪沙 相州西南善应,洹水所从出,风物绝

湖上春风散客愁。芳洲烟景记曾游。人家浑似玉溪头。杨柳青旗酤酒市,桃花流水钓鱼舟。红尘鞍马几时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芳洲烟景

芳洲 fāng zhōu
芳草丛生的小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王逸 注:“芳洲,香草藂生水中之处。” 唐 郑愔 《采莲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清 王夫之 《春尽》诗之二:“杂甸与芳洲,当时不可留。”  ——《漢語大詞典》
烟景(煙景)yān jǐng
亦作“烟景”。
(1).春天的美景。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烟景抱空意,蘅杜缀幽心。”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2).云烟缭绕的景色。 唐 韦应物 《游灵岩寺》诗:“ 吴 岫分烟景, 楚 甸散林丘。”《宋史·李宥传》:“﹝ 李成 ﹞善摹写山水,至得意处,疑非笔墨所成。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寳。” 清 黄景仁 《八归·题吴悊甫湖田书屋图》词:“生綃一幅,水乡烟景,图就无限清感。”  ——《漢語大詞典》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1.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3.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1.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1.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