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事殊兴极忧思集,足茧荒山转愁疾。

文天祥宋代〕《十八拍

事殊兴极忧思集,足茧荒山转愁疾。
汉家山东二百州,青是烽烟白人骨。
入门依旧四壁空,一斛旧水藏蛟龙。
年过半百不称意,此曲哀怨何时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忧思足茧愁疾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1.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2.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3.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4.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5.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忧思(憂思)yōu sī
    忧虑;忧愁的思绪。《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任那些外道邪魔,惹不动他一毫的烦恼、忧思、恐怖。” 沙汀 《记贺龙》二三:“他显出一种满足神气,而一刻钟前出现在脸上的忧思,就像他那柚木烟斗里的烟云一样,已经消逝尽了。”  ——《漢語大詞典》
    集 jí《國語辭典》

    集 [ jí ]

    1. 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2.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1. 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趕集」、「年集」。
    2. 地名用字。如:「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3. 輯錄詩文等的書籍。如:「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4. 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5. 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足茧(足繭)zú jiǎn
    见“ 足趼 ”。  ——《漢語大詞典》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1.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3.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4.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1.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2.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3.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4.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5.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1.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2.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1.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3. 改换方向:~弯。向左~。
    4. 改变位置:~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 zhuàn ]
    1. 旋转:车轮飞~。
    2. 使旋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转 [ zhuǎi ]
    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愁疾 chóu jí
    (1).谓深愁。《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愁疾甚乎厉鬼,人生异夫金石。”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清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
    (2).因愁苦而引起的疾病。 宋 朱熹 《秋怀》诗之一:“秋风吹庭户,客子怀故乡。矧此卧愁疾,徘徊守空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