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上路各乘轩,高明尽鸣玉。

皇甫冉唐代〕《山中五咏。南涧

上路各乘轩,高明尽鸣玉。宁知涧下人,自爱轻波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上路乘轩高明鸣玉

上路 shàng lù
(1).大路;通衢。《汉书·枚乘传》:“游曲臺,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宋 宋庠 《入谒马羸不进》诗:“上路传呼万轂流,羸驂踏月五更愁。”
(2). 元 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元史·百官志七》:“诸路总管府, 至元 初置,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衝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
(1).起程,动身。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兴王》:“望星上路,犯风冒浪,兼行不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言适远为陟,《书》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早天色未明, 孙解官 便起来催促骡夫、脚子搬运银鞘,打发房钱上路。” 王西彦 《麻舅舅丢掉一条胳膊》:“等妈妈粗粗地梳完头,带起一个小包袱,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出门上路。”
(2).迷信说法,人死魂归阴府,因亦称死亡为“上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瑞姐 ﹞夹七夹八一路嚷去,明明要气 玉姐 上路。”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你好好去回絶了他,若还送聘礼来,就是逼我上路了。” 叶圣陶 《苦辛》:“她的结论是世间的寿数到头了,说不定今天明天就要上路。”
(3).指事情走上轨道,有秩序地开展。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工作还没有上路,我的估计是这样子的。”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1.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1.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乘轩(乘軒)chéng xuān
乘坐大夫的车子。《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 杜预 注:“轩,大夫车。”后用以指做官。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前虽有乘轩之赏,未为之动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 宋 苏轼 《次韵子由述怀四绝》之三:“两鹤摧頽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 郁达夫 《寄和荃君原韵》之三:“鬼蜮乘轩公碌碌, 杜陵 诗句只牢愁。”  ——《漢語大詞典》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鸣玉(鳴玉)míng yù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