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吴宫已叹芙蓉死,
边月空悲芦管秋。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边月空悲芦管秋。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石渠 shí qú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形-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姓。如秦代有甘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图书(圖書)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漢語大詞典》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关外(關外)guān wài
(1).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东地区。《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惧,於是乃废太后,逐 穰侯 ,出 高陵 ,走 涇阳 於 关 外。”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 关 外客,行到 关 西多致书。”
(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泛指关隘以外。《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沈阳 。’”
(5).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漢語大詞典》
(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泛指关隘以外。《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沈阳 。’”
(5).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漢語大詞典》
杨公(杨公)
李蹇赋同羽仪于班氏均载德于杨公 ——《韵府拾遗 东韵》
安稳(安穩)ān wěn
(1).平稳。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面部欲溥平润泽,手足欲深细明直,行步欲安稳覆载,音声欲温和中宫。” 明 李东阳 《东南风》诗:“君不见大船安稳如屋里。”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
(2).安定,平静。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昔 秦 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其安稳,一旦瓦解, 陈 项 并起,至於土崩。” 唐 杜甫 《早花》诗:“ 西京 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三国志平话》卷下:“倘若 曹公 夺了 剑关 外十三州, 西川 不能安稳!”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 强小兵 平静了片刻,安稳了一阵。”
(3).平安;安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颿无恙。”《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使至, 禄山 踞床曰:‘天子安稳否?’”《前汉书平话》卷下:“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安老爷 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那盗寇)见了他那张弓怎的立刻备了人马护送公子安稳到 淮 ……从头至尾説了一遍。”
(4).稳妥。《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 则天太后 卑於 天皇大帝 ,今欲开 乾陵 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稳。” 句道兴 本《搜神记》:“其母告 崑崙 曰:‘天衣向何处藏之,时得安稳?’”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宿於驛室,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
(5).安歇。 唐 张鷟 《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去也。”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大人请安稳,此处没人打扰。”
(6).安详稳重。 温俊权 单复 《李金芝》:“这个教员倒很安稳,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 孙犁 《村歌》下篇二:“‘ 香菊 把她的历史谈谈。’ 老邴 说。‘说起来,那话就远了。’ 香菊 安稳地说。” ——《漢語大詞典》
(2).安定,平静。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昔 秦 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其安稳,一旦瓦解, 陈 项 并起,至於土崩。” 唐 杜甫 《早花》诗:“ 西京 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三国志平话》卷下:“倘若 曹公 夺了 剑关 外十三州, 西川 不能安稳!”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 强小兵 平静了片刻,安稳了一阵。”
(3).平安;安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颿无恙。”《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使至, 禄山 踞床曰:‘天子安稳否?’”《前汉书平话》卷下:“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安老爷 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那盗寇)见了他那张弓怎的立刻备了人马护送公子安稳到 淮 ……从头至尾説了一遍。”
(4).稳妥。《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 则天太后 卑於 天皇大帝 ,今欲开 乾陵 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稳。” 句道兴 本《搜神记》:“其母告 崑崙 曰:‘天衣向何处藏之,时得安稳?’”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宿於驛室,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
(5).安歇。 唐 张鷟 《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去也。”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大人请安稳,此处没人打扰。”
(6).安详稳重。 温俊权 单复 《李金芝》:“这个教员倒很安稳,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 孙犁 《村歌》下篇二:“‘ 香菊 把她的历史谈谈。’ 老邴 说。‘说起来,那话就远了。’ 香菊 安稳地说。”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