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齐己唐代〕《勉诗僧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低佪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1.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3.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4.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1. 量词:➊ ​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1.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1. 将:➊ ​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2.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1.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1.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2.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毛 máo《國語辭典》

毛 [ máo ]

  1. 动植物表皮或果实表皮所生的丝状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细毛。」
  2. 特指人身上的须发。如:「眉毛」、「鬓毛」、「睫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3. 植物的泛称,多指五谷、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弃疾〈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4. 借指走兽、兽类。《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5. 我国钱币中「角」的俗称。如一角称为「一毛」。
  6. 姓。如汉代有毛亨。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惊慌失措的样子。如:「把他吓毛了。」
  2. 生气、发怒、急躁的样子。如:「毛毛躁躁」、「别把我惹毛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3. 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货」、「毛胚」。
  4. 约略、不纯的。如:「毛利」、「毛重」。
  5. 小。如:「毛孩子」、「毛丫头」、「毛毛雨」、「毛驴」。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刺 cì/cī《國語辭典》

刺 [ cì ]

  1.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如:「穿刺」。《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2. 暗殺。如:「行刺」、「刺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3.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如:「諷刺」、「譏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4. 暗中打聽。如:「刺探」。《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5.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如:「刺眼」、「刺耳」、「刺鼻」。
  1. 細而尖銳的東西。如:「竹刺」、「芒刺」、「魚刺」。
  2. 名片、名帖。如:「名刺」、「刺帖」、「投刺」。
  3. 姓。如唐代有刺正甫。
低佪 dī huái
徘徊,流连。《楚辞·九章·抽思》:“低佪夷犹,宿 北姑 兮。” 宋 曾巩 《尹公亭记》:“至於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跡者,莫不低佪俯仰,想 尹公 之风声气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顾影低佪若有情,月华如水秋衣湿。”参见“ 低回 ”。  ——《漢語大詞典》
谒 ( 謁 ) yè
谒 [ yè ]
  1. 拜见:~见。拜~。进~。
  2. 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
  3. 请求:~归。~医。
  4. 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
  5. 掌管晋见的近待。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膺 yīng《國語辭典》

膺 [ yīng ]

  1. 胸、內心。如:「義憤填膺」。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新唐書·卷一○○·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2. 馬匹胸前的帶子。《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漢·毛亨·傳:「膺,馬帶。」通「纓」。
  1. 接受。《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2. 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