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榆荚堆平阶,柳絮飞作阵。

陆游宋代〕《春晚

今年病过春,得健春欲尽;更堪风雨横,红湿栖绿润。
一笑本自难,造物复尔吝。
榆荚堆平阶,柳絮飞作阵。
尘埃生破榼,霜雪满衰鬓。
平生慕陶谢,著语终不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榆荚柳絮作阵

榆荚(榆莢)yú jiá
亦作“ 榆筴 ”。
(1).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北周 庾信 《燕歌行》:“桃花颜色好如马,榆筴新开巧似钱。” 唐 李商隐 《一片》诗:“榆筴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清 陈维嵩 《定风波·赠牧仲歌儿阿陆》词:“蝴蝶成团榆荚飞,轻狂恰称五銖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水滨有小蟹,大如榆荚。”
(2). 汉 代钱币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聚人曰财,次政曰货……但赤侧深巧学之患,榆荚难轻重之权。”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明 徐渭 《春兴》诗之二:“半緡榆荚求书客,数点梅花换米翁。” 清 阮大铖 《燕子笺·谋缉》:“多寻榆筴提控钞,特为槐黄举子忙。”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漢語大詞典》
堆 duī《國語辭典》

堆 [ duī ]

  1.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如:「土堆」、「瓦砾堆」、「柴火堆」。
  2.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如:「一堆土」、「两堆人」。
  3.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
  1. 积聚。如:「堆恨成仇」。
  2.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如:「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3. 凭借:~缘(凭借,依附)。
  4. 由来:~祸。
  5. 途径:~段。
柳絮 liǔ xù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作阵(作陣)zuò zhèn
排成阵势。亦形容均匀密布。 宋 梅尧臣 《和道损喜雪》诗:“作阵从天落,何功得地均?暂欣供一赏,惜逐马蹄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