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山泊舟憩信宿,头陁岩畔窥澄潭。

弘历清代〕《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苏轼韵

东坡才富大厦耽,钱塘通守遵江南。豪词强韵寄磊落,醉酹江月对影三。

我乘阳气行时令,吴趋越若巡农蚕。黔黎爱戴任瞻就,何德致此翻怀惭。

金山泊舟憩信宿,头陁岩畔窥澄潭。放舟焦山符胜赏,长歌快诵心先酣。

兴来走笔步其韵,何殊唤起髯翁谈。底须楼观壮浮玉,但爱松竹笼虚龛。

江山本色乃在此,静寄饱厌山泉甘。从来远游志士志,岂辞多取贪夫贪。

馀杭此去读奇作,缀辞拙速吾犹堪。江风五两送征棹,青云回望封禅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山泊舟信宿头陁岩畔澄潭

金山 jīn shān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漢語大詞典》
泊舟
船停泊靠岸  ——《整理自网络》
憩 qì《國語辭典》

憩 [ qì ]

  1. 休息。如:「休憩」、「小憩」。晉·陶淵明〈閑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信宿 xìn sù
(1).连宿两夜。《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復,於女信宿。” 毛 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品茶》:“余尝再游 武夷 ,信宿 天游观 中,每与 静参 羽士夜谈茶事。”参见“ 信次 ”。
(2).谓两三日。《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间,位歷三臺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唐 萧颖士 《舟中遇陆棣兄西归》诗:“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近日制命有信宿輒改,适行遽止,而欲风雨以信,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
头陁(頭陁)tóu tuó
见“ 头陀 ”。  ——《漢語大詞典》
岩畔(岩畔)
唐 徐夤 白酒两瓶送崔侍御 求从白石洞中得,携向百花岩畔来。
唐 罗隐 杜陵秋思 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
宋 文同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骈字类编》
窥 ( 窺 ) kuī
窥 [ kuī ]
  1.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探。~伺。~测。~视。管~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
澄潭
沈佺期兴庆池侍宴诗碧水澄潭映远空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