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阿瞒非所论,馀子安足齿。

佘翔明代〕《咏史十首 其十 祢衡

汉运昔云颓,烟云四塞起。魏武奋鹰扬,群策皆披靡。

雄辨哉祢衡,猖狂无与比。阿瞒非所论,馀子安足齿。

江夏褊心人,豪强甘杀死。至今鹦鹉名,遗恨沧浪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阿瞒非所安足齿

阿瞒(阿瞞)ā mán
(1). 三国 魏 曹操 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武皇帝 , 沛国 譙 人也,姓 曹 ,讳 操 ,字 孟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瞒 。” 宋 杨万里 《读严子陵传》诗:“早遣 阿瞒 移 汉 鼎,人间何处有 严陵 ?” 清 曹寅 《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 阿瞒 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 西陵 哭。”
(2). 唐玄宗 的自称。 唐 南卓 《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 阿瞒 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 花奴 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 钱熙祚 校:“上於诸亲常自称此号。”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 阿瞒 虚读相书来。”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 阿瞒 狼狈地,千古有遗伤。”  ——《漢語大詞典》
非所 fēi suǒ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安足 ān zú
立足,存身。《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则 齎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
齿 ( 齒 ) chǐ
齿 [ chǐ ]
  1.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腔。~髓。~龈。~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
  2.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轮。锯~。梳子~儿。
  3.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4. 并列:不~(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5. 谈到,提及:~及。不足~数。
  6. 触:~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