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

文天祥宋代〕《夜起

梦破东窗月半明,此身虽在只堪惊。
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
龙去想应回海岛,雁飞犹未出江城。
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客愁西山一任萧条白发

客愁 kè chóu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一任 yī rèn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漢語大詞典》
萧条(蕭條)xiāo tiáo
(1).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2).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3).疏散;稀疏。 汉 扬雄 《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五代 张泌 《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 元 虞集 《画鹤》诗:“ 薛公 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郁达夫 《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
(4).匮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
(5).犹逍遥。闲逸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 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 亮 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 亮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 孙兴公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 俞益期 与 韩康伯 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
(6).消瘦貌。 明 唐寅 《题画白乐天》诗:“ 苏州 刺史 白尚书 ,病骨萧条酒盏疏。”
(7).简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 薛逢 )行李萧条。” 清 周亮工 《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 丁玲 《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漢語大詞典》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