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唐代〕《无题

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
妆好方长叹,欢馀却浅颦。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溪纻殊倾越,楼箫岂羡秦。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乐府降清唱,宫厨减食珍。防闲襟并敛,忍妒泪休匀。
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
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
照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
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双豆的的东邻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1.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2.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3.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4.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5.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2.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3.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双豆(双豆)
唐 聂夷中 杂兴 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骈字类编》
蔻 kòu《國語辭典》

蔻 [ kòu ]

  1. 参见「[[豆蔻]]」条。
的的 de dí
(1).分明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故 闔閭 用 子胥 以兴, 夫差 杀之而亡; 昭王 用 乐毅 以胜, 惠王 逐之而败。此的的然若白黑。” 宋 贺铸 《河传》词:“彼美箇人,的的风流心眼。”
(2).光亮、鲜明貌。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于鐺鐺晓漏,的的宵烽。”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元 宋褧 《浣溪沙·昆山州城西小寺》词:“曲沼芙蓉秋的的,小山丛桂晚萧萧。”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诗:“的的朱门照,霏霏緑雾濛。”
(3).深切貌,浓郁貌。 唐 苏颋 《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诗:“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 唐 鲍溶 《经隐叟》诗:“萝景深的的,蕙风閒薰薰。” 明 高启 《春日怀诸亲旧》诗:“涉世悠悠梦,怀人的的思。” 清 黄景仁 《绮怀》诗:“炧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4).象声词。 唐 韩偓 《夜坐》诗:“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清 陈鼎 《邵飞飞传》:“其《燕台词》曰:‘……俗子不知人意嬾,挨肩的的唱秧歌。’”
(5).即嫡嫡。谓嫡派亲传。的,通“ 嫡 ”。《古尊宿语录》卷四:“山僧佛法,的的相承。”
真实;确实。 唐 赵氏 《夫下第》诗:“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一:“篆法自 秦 李斯 ,至 宋 吴兴 道士 张有 而止。后世的的有所据依。” 明 杨慎 《词品·谢勉仲》:“若‘餘酲未解抹头懒,屏裡 瀟湘 梦远。’亦的的佳句。”《再生缘》第九六回:“ 酈卿 果是人中杰,才情的的胜奇男。”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东邻(東鄰)dōng lín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