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欢宴(歡讌,懽讌)huān yàn
(1).愉快地宴饮。 汉 张衡 《南都赋》:“接欢宴於日夜,终愷乐之令仪。” 唐 李白 《赠王汉阳》诗:“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今天晚上在小侯帐内,已经准备好羊羔美酒,胡乐歌舞,请天子国舅一同欢宴。”
(2).谓愉快地宴请。《人民日报》1954.11.4:“ 日本 红十字会、 日 中 友好协会等团体欢宴我红十字会访 日 代表团。”
(3).欢聚。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王堪》:“欢宴未终毕,零落委山丘。”
歡讌:同“ 欢宴 ”。 《晋书·王羲之传》:“衣食之餘,欲与亲知时共欢讌。”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军中欢讌岂儿戏,此际正復参机谋。”
懽讌:宴饮行乐。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淑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漢語大詞典》
(2).谓愉快地宴请。《人民日报》1954.11.4:“ 日本 红十字会、 日 中 友好协会等团体欢宴我红十字会访 日 代表团。”
(3).欢聚。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王堪》:“欢宴未终毕,零落委山丘。”
歡讌:同“ 欢宴 ”。 《晋书·王羲之传》:“衣食之餘,欲与亲知时共欢讌。”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军中欢讌岂儿戏,此际正復参机谋。”
懽讌:宴饮行乐。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淑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漢語大詞典》
瑶台(瑶臺)yáo tái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漢語大詞典》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漢語大詞典》
镐京(鎬京)hào jīng
(1).古都名。 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 周武王 既灭 商 ,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 ,又称 西都 。《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 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 ,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 、 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
(2).借指京都。 唐 张说 《奉和兴庆宫酺宴》:“ 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 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京都。 唐 张说 《奉和兴庆宫酺宴》:“ 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 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 ——《漢語大詞典》
集 jí《國語辭典》
集 [ jí ]
動- 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 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趕集」、「年集」。
- 地名用字。如:「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 輯錄詩文等的書籍。如:「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 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 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