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

杨无咎宋代〕《水龙吟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似于人、不胜风味。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待促禁近,邦人指点,作甘棠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子垂垂翠阴密密

青子 qīng zǐ
(1).橄榄的别称。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说郛》卷八一引 宋 史绳祖 《学斋呫哔·诗人咏物》:“盖凡果之生也必青,及熟也必变色……惟有橄欖虽熟亦青,故谓之青子。”
(2).指梅实。 宋 范成大 《梅谱》:“顷守 桂林 ,立春梅已过,元夕则嚐青子。” 清 厉鹗 《落梅用二宋落花韵》之一:“緑阴青子差堪念,不道空枝更可伤。”
(3).泛指尚未黄熟的果实。 宋 张先 《倾杯·吴兴》词:“芳菲故苑。深红尽、緑叶阴浓,青子枝头满。” 元 虞集 《题柯敬仲画》诗:“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縈牵牛。”  ——《漢語大詞典》
垂垂 chuí chuí
(1).渐渐。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元 耶律楚材 《和渔阳赵光祖》诗之二:“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 苏曼殊 《住西湖白云禅院》诗:“斋罢垂垂浑入定,菴前潭影落疎鐘。”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2).缓慢貌。 宋 岳飞 《过张溪赠张完》诗:“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3).低垂貌。 唐 薛能 《盩厔官舍新竹》诗:“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乍凝眸,星斗垂垂似可拈。” 杨朔 《东风第一枝·非洲鼓》:“芒果正在火熟,满树累累垂垂挂着黄里透红的果实,看来是个丰收年。”
(4).下落貌。 宋 苏舜钦 《送人还吴江道中作》诗:“江云春重雨垂垂,索寞情怀送客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暗香横路雪垂垂。” 余其锵 《南社巨子多半凋零矣诗以恸之》:“百年涕泪垂垂尽,一代文章黯黯空。”
(5).延伸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野色垂垂十餘里,草緑柔茵低迤邐。”
(6).忧戚貌。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次且 谓 郁离子 曰:‘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於今之人也,何为其然也?’ 郁离子 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  ——《漢語大詞典》
翠阴(翠阴)
唐 杨昭俭 题家园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唐 马戴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  ——《骈字类编》
密密 mì mì
(1).勤勉努力。《韩非子·说林下》:“我笑 句践 也。为人之如是其易也,己独何为密密十年难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刘师培 注:“案密、勉一声之转,密密犹《诗》‘密勿’。”参见“ 密勿 ”。
(2).亲密。 汉 扬雄 《太玄·密》:“密密不罅,嬪于天。测曰:密密不罅,竝天功也。” 司马光 集注:“密密不罅者,君臣百姓靡不亲密,无有间隙也。”
(3).紧密;细密。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只见五方旗团团旋转,两刃刀密密环围。” 茅盾 《子夜》十八:“船穿完了那密密的垂柳,前面河身狭一些了。”
(4).犹秘密。《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女子曰:君试诵之,我愿闻也。 万寿 遂密密歷诵经一遍,女子稽首跪听。”《西游记》第三五回:“﹝ 行者 ﹞藏着葫芦,密密的溜出门外,现了本相。”《三侠五义》第一回:“一日, 郭槐 与 尤氏 密密商议,将 刘妃 要害 李妃 之事细细告诉。” 朱自清 《忆跋》:“于是 平伯君 觉着闷的慌,便老老实实的,像春日的轻风在绿树间微语一般,低低的、密密的将他的可忆而不可捉的‘儿时’诉给你。”
(5).迷茫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漢語大詞典》
尤 yóu《國語辭典》

尤 [ yóu ]

  1. 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2. 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1.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1. 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2. 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 姓。如宋代有尤鶴。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频 [ bīn ]
  1. 古同“濒”,水边地。
憩 qì《國語辭典》

憩 [ qì ]

  1. 休息。如:「休憩」、「小憩」。晉·陶淵明〈閑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