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乐处。坐芳草,瓦樽满酒频频注。
敞茅堂、茂林环翠,苔矶低蘸烟浦。青蓑混入渔家社,斜目断桥船聚。真乐处。坐芳草,瓦樽满酒频频注。皋禽自舞。惯松迳穿云,梅村踏雪,朗笑自来去。
车乘坠,争似修筇稳步。前尘回首俱误。安闲得在中年好,抱瓮尚堪蔬圃。高眼觑。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车乘坠,争似修筇稳步。前尘回首俱误。安闲得在中年好,抱瓮尚堪蔬圃。高眼觑。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乐处
快乐的所在 ——《整理自网络》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芳草 fāng cǎo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沈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漢語大詞典》
瓦樽 wǎ zūn
见“ 瓦尊 ”。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名-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频频(頻頻)pín pín
(1).成群结队貌。 宋 王安石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宋 苏轼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诗:“江山飢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2).屡次,连续不断。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前志已録,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频互出。”《水浒传》第三六回:“情愿叫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告借》:“盖借则甚易,还则甚难,取索频频,怨由是起。”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福升 ﹞频频向外望,一面打呵欠。” ——《漢語大詞典》
(2).屡次,连续不断。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前志已録,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频互出。”《水浒传》第三六回:“情愿叫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告借》:“盖借则甚易,还则甚难,取索频频,怨由是起。”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福升 ﹞频频向外望,一面打呵欠。” ——《漢語大詞典》
注 ( 註 ) zhù《國語辭典》
注 [ zhù ]
動- 灌入、傾瀉。如:「灌注」、「大雨如注」。
- 心神凝聚集中。如:「專注」、「全神貫注」。
- 用文字解釋文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通「註」。
- 解釋或說明的文字。通「註」。如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清代段玉裁有《說文解字注》。
-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孤注一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