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 容易:铁~生锈。
-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细人(細人)xì rén
(1).见识短浅之人;小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资治通鉴·汉高帝元年》:“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説,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 之续耳。”《明史·郭子兴传》:“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后汉书·王符传》:“骨肉怨望於家,细人谤讟於道。”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政体》:“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吴晗 《灯下集·唐顺之论明代刻书》:“一件是有些卖酒杀猪的市井细人,有一碗饭吃,死后必定有一篇墓志。”
(3).青年侍女。 宋 李廌 《师友谈记》:“宰相 王文正公 不邇声色,素无后房姬媵。上乃曰:‘朕赐 旦 细人二十,卿等分为教之,俟艺成,皆送 旦 家。’”《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婆子道:‘教我讨箇细人,要生得好的。’”
(4).奸细;探子。《旧五代史·汉书·李鏻传》:“有顷, 鏻 因 淮南 细人言事,乃谓枢密使 安重诲 曰:‘伪 吴 欲归国久矣,若朝廷先遣使諭之,则旋踵而至矣。’”《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见 亚夫 闭营,三军将令,紧把寨门,军士不放帝入去,切恐夹带细人入来。”
(5).方言。小孩。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细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 沙汀 《困兽记》二一:“你看这些细人多懂事啦!” ——《漢語大詞典》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后汉书·王符传》:“骨肉怨望於家,细人谤讟於道。”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政体》:“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吴晗 《灯下集·唐顺之论明代刻书》:“一件是有些卖酒杀猪的市井细人,有一碗饭吃,死后必定有一篇墓志。”
(3).青年侍女。 宋 李廌 《师友谈记》:“宰相 王文正公 不邇声色,素无后房姬媵。上乃曰:‘朕赐 旦 细人二十,卿等分为教之,俟艺成,皆送 旦 家。’”《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婆子道:‘教我讨箇细人,要生得好的。’”
(4).奸细;探子。《旧五代史·汉书·李鏻传》:“有顷, 鏻 因 淮南 细人言事,乃谓枢密使 安重诲 曰:‘伪 吴 欲归国久矣,若朝廷先遣使諭之,则旋踵而至矣。’”《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见 亚夫 闭营,三军将令,紧把寨门,军士不放帝入去,切恐夹带细人入来。”
(5).方言。小孩。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细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 沙汀 《困兽记》二一:“你看这些细人多懂事啦!” ——《漢語大詞典》
爱人(愛人)ài rén
(1).爱护百姓;友爱他人。《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广陵王 ﹞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当太平之世……所奬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
(2).谓仰慕人。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爱人怀树,甘棠且犹勿翦。”
(3).可爱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4).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茅盾 《马达的故事》:“不曾听说 马达 有爱人,也没有谁发见过 马达 在找爱人。”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
(5).指丈夫或妻子。 瞿秋白 《乱弹·忏悔》:“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做这样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6).惹人喜爱。《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听説金子是件寳贝……你看看,黄澄澄的怪爱人儿。” ——《漢語大詞典》
(2).谓仰慕人。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爱人怀树,甘棠且犹勿翦。”
(3).可爱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4).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茅盾 《马达的故事》:“不曾听说 马达 有爱人,也没有谁发见过 马达 在找爱人。”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
(5).指丈夫或妻子。 瞿秋白 《乱弹·忏悔》:“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做这样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6).惹人喜爱。《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听説金子是件寳贝……你看看,黄澄澄的怪爱人儿。” ——《漢語大詞典》
姑息 gū xī
(1).犹苟安。《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郑玄 注:“息犹安也,言苟容取安。”《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 胡三省 注:“姑,且也;息,安也;且求目前之安也。” 王闿运 《湘绮楼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 叶灵凤 《女娲氏之遗孽》:“我不知他之也甘心这样姑息相处,果因了何事!”
(2).无原则的宽容。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元典章·刑部二·系狱》:“昼夜桎梏则恐致惨伤,姑息任情则或生不测。”《儒林外史》第八回:“人家请先生的,开口就説要严;老夫姑息的紧,所以不曾着他去从时下先生。”
(3).谓宽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如今民主政府行的是宽大政策,我要求你们姑息姑息,担待担待,留着我这条小命。”
(4).犹妇孺。《尸子》卷下:“弃黎之言而用姑息之谋。”姑,妇;息,小儿。 ——《漢語大詞典》
(2).无原则的宽容。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元典章·刑部二·系狱》:“昼夜桎梏则恐致惨伤,姑息任情则或生不测。”《儒林外史》第八回:“人家请先生的,开口就説要严;老夫姑息的紧,所以不曾着他去从时下先生。”
(3).谓宽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如今民主政府行的是宽大政策,我要求你们姑息姑息,担待担待,留着我这条小命。”
(4).犹妇孺。《尸子》卷下:“弃黎之言而用姑息之谋。”姑,妇;息,小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