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苏轼〔宋代〕《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
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
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著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
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扌寿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
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
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著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
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扌寿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
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世间(世間)shì jiān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癖 pǐ《國語辭典》
癖 [ pǐ ]
名- 病名。中医上指腹内生硬块,消化不良的病症。《玉篇·疒部》:「癖,食不消。」《抱朴子·内篇·极言》:「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 习性、嗜好。如:「洁癖」、「书癖」、「睡癖」。
癖 [ pì ]
- (一)之又音。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倾身(傾身)qīng shēn
(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 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 明 高启 《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 , 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 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 清 方苞 《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 、 张果中 倾身为之。” ——《漢語大詞典》
(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 , 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 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 清 方苞 《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 、 张果中 倾身为之。” ——《漢語大詞典》
障 zhàng《國語辭典》
障 [ zhàng ]
動- 阻塞、阻隔。《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 遮蔽、遮擋。《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 保護、防衛。如:「保障」。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 堤防。《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 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 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 缺點、毛病。如:「機器發生故障。」
簏 lù《國語辭典》
簏 [ lù ]
名- 竹子編成的箱子。如:「字紙簏」、「書簏」。《楚辭·劉向·九歎·愍命》:「莞芎棄於澤洲兮,瓟瓥蠹於筐簏。」漢·王逸·注:「方為筐,圓為簏。」
尤 yóu《國語辭典》
尤 [ yóu ]
動- 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 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 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 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姓。如宋代有尤鶴。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動-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鄙 bǐ《國語辭典》
鄙 [ bǐ ]
名- 古代地方区域名称。五百家为「鄙」。《说文解字·邑部》「鄙」字·清·段玉裁·注:「鄙,五百家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
- 边远地区。《左传·僖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晋·杜预·注:「鄙,郑边邑。」唐·韩愈〈争臣论〉:「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 郊外。《国语·齐语》:「参其国而伍其鄙。」三国吴·韦昭·注:「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
- 轻视、瞧不起。《左传·宣公十四年》:「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 粗俗、低贱。如:「卑鄙」、「鄙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文选·张衡·东京赋》:「鄙哉予乎!习非而遂迷也。」《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君今出语一何鄙!」
- 自谦之词。如:「鄙人」、「鄙见」。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六·赵津女娟》:「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
鄙 [ bì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