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苏轼宋代〕《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
従衡落模范,谁复甘饥贫。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颇念怀祖黠,瞋儿与兵姻。
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
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孙郎表独立,霜戟交重闉。
深居不汝觌,岂问亲与邻。
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
我従海外归,喜及崆峒春。
新年得异书,西郭有逸民。
?阳行先以《登真隐诀》见借。
?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
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
养火虽未伏,要是丹砂银。
我家六男子,朴学非时新。
诗词各璀璨,老语徒周谆。
愿言敦夙好,永与竹林均。
六子岂可忘,従我屡厄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可怜方回嘉宾

可怜(可憐)kě lián
(1).值得怜悯。《庄子·庚桑楚》:“汝欲返性情而无由入,可怜哉!” 成玄英 疏:“深可哀愍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情状可怜,亦使人心脾悽动。” 鲁迅 《野草·风筝》:“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2).指怜悯。《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 许武 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 茅盾 《搬的喜剧》:“ 赵小姐 似乎很可怜 黄太太 的无知。” 老舍 《茶馆》第二幕:“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3).可爱。《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 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明 张仲立 《浣溪沙·题情》词:“浅束深妆最可怜,明眸玉立更娟娟。” 郁达夫 《海上通信》:“本来是黄色的海面被这夕照一烘,更加红艳得可怜了。”参见“ 可爱 ”。
(4).可喜。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唐 白居易 《曲江早春》诗:“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参见“ 可喜 ”。
(5).可羡。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6).可惜。 唐 卢纶 《早春归盩厔别业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芳岁青山里,惟有松枝好寄君。”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7).可怪。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8).异常。 宋 毛滂 《浣溪沙·武康社日》词:“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郁达夫 《迟桂花》:“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
(9).极言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汤富海 ﹞变卖了一点可怜的家产还他还不够,又强迫要 汤阿英 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去抵债。” 王西彦 《占屋》第一部二:“然而他太无力了,他的救援是可怜的。”  ——《漢語大詞典》
方回 fāng huí
(1).古仙人名。相传于 唐尧 时曾隐于 五柞山 , 尧 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 回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借指山野隐士。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因悉采汇为一编,亡论《云门》大吕,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遗。”  ——《漢語大詞典》
痴 chī《國語辭典》

痴 [ chī ]

  1. 呆傻的。如:「痴呆」、「愚痴」、「痴人说梦」。
  2. 专情的。如:「痴心」、「痴情」。
  1. 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酒痴」、「情痴」、「书痴」。

痴 [ ​chí ]

  1. (一)​之又音。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1.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2.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3.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5.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1.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嘉宾(嘉賓,嘉賔)jiā bīn
亦作“ 嘉賔 ”。
(1).贵客。《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汉 焦赣 《易林·困之临》:“用彼嘉賔,政平且均,螟虫不作,民得安寧。”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我有嘉賔,实惟愷悌。” 宋 王安石 《和舍弟舟上示沈道源》诗:“还装欲尽喜舟轻,更喜嘉宾伴此行。”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嘉賔偶然集,经史谈纵横。”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梅家坞即兴》诗:“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
(2).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雀,一名嘉宾,言常栖集人家,如宾客也。” 唐 李峤 《雀》诗:“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