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俯吴会,蜂窠缭池隍。
理棹适闽粤,虎丘聊舣航。霜林正摇落,翠柏森成行。
入门蹑磴道,乔木间疏篁。秦帝试剑石,破瓜分路傍。
生公雨花台,说法今不亡。苍藓衣峭壁,枯荷响回塘。
遂游剑池上,毛发森以张。沈沈下无底,疑有虬龙藏。
镌削露天巧,胚胎劳混茫。清奇俨图画,秘怪叵测量。
薜荔叠秀色,枇杷吐幽香。行行造梵宇,金碧相荧煌。
危脊耸古殿,长腰曼脩廊。凭虚架云阁,凿险通禅房。
开轩俯吴会,蜂窠缭池隍。风烟寄远目,心逐征鸿翔。
列岫霭遥碧,平湖湛孤光。追寻殊未倦,策杖登崇冈。
幽独诗句苦,阖庐丘冢荒。五圣瞻象设,羽泉酌甘芳。
西庵何闲寂,修竹自苍苍。脱履足生茧,解衣汗如浆。
却携二三子,置酒白云堂。念旧已悽恻,感时增慨慷。
况我方远涉,狷介怀刚肠。一杯且相属,世事都茫茫。
冠冕志已冷,山林兴偏长。逝将脱羁束,超然傲羲皇。
斯游信清绝,去去何时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开轩(開軒)kāi xuān
开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晋 张协 《七命》:“望玉绳而结极,承倒景而开轩。”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 ——《漢語大詞典》
俯 fǔ《國語辭典》
俯 [ fǔ ]
动- 低头、低下。与「仰」相对。《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旧时公文书信中请求允许的谦辞。如:「俯允」、「俯念」。
吴会(吴會)wú huì
(1). 秦 汉 会稽 郡治在 吴县 ,郡县连称为 吴会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吴会》:“ 西汉 时 会稽 郡治本在 吴县 ,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 吴会 。”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漢語大詞典》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漢語大詞典》
蜂窠 fēng kē
亦作“蠭窠”。
(1).即蜂巢。《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第二物,家家倒县,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蠭窠也。”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会令苍苔石,屐齿如蜂窠。”参见“ 蜂巢 ”。
(2).比喻小屋。 宋 苏轼 《赠葛苇》诗:“竹椽茆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漢語大詞典》
(1).即蜂巢。《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第二物,家家倒县,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蠭窠也。”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会令苍苔石,屐齿如蜂窠。”参见“ 蜂巢 ”。
(2).比喻小屋。 宋 苏轼 《赠葛苇》诗:“竹椽茆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漢語大詞典》
缭 ( 繚 ) liáo
缭 [ liáo ]
- 绕,缠绕:~绕。~乱。
- 用针线缝缀:~缝(fèng )。~贴边。
池隍 chí huáng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寳;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陈书·高祖纪上》:“兵切池隍,众兼夷獠。” 清 许承钦 《三山秋兴》诗:“池隍藏厌胜,兴废亦循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