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毫动星宿,垂钓取韬钤。
刘禹锡〔唐代〕《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
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援毫动星宿,垂钓取韬钤。
赫奕三川至,欢呼百姓瞻。绿油貔虎拥,青纸凤凰衔。
外垒曾无警,中厨亦罢监。推诚人自服,去杀令逾严。
赳赳容皆饰,幡幡口尽钳。为兄怜庾翼,选婿得萧咸。
郁倔咽喉地,骈臻水陆兼。度桥鸣绀幰,入肆飏云帆。
端月当中气,东风应远占。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酒每倾三雅,书能发百函。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
歌榭白团扇,舞筵金缕衫。旌旗遥一簇,舄履近相搀。
花树当朱阁,晴河逼翠帘。衣风飘叆叇,烛泪滴巉岩。
玉斝虚频易,金炉暖更添。映镮窥艳艳,隔袖见纤纤。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应怜郡斋老,旦夕镊霜髯。
赫奕三川至,欢呼百姓瞻。绿油貔虎拥,青纸凤凰衔。
外垒曾无警,中厨亦罢监。推诚人自服,去杀令逾严。
赳赳容皆饰,幡幡口尽钳。为兄怜庾翼,选婿得萧咸。
郁倔咽喉地,骈臻水陆兼。度桥鸣绀幰,入肆飏云帆。
端月当中气,东风应远占。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酒每倾三雅,书能发百函。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
歌榭白团扇,舞筵金缕衫。旌旗遥一簇,舄履近相搀。
花树当朱阁,晴河逼翠帘。衣风飘叆叇,烛泪滴巉岩。
玉斝虚频易,金炉暖更添。映镮窥艳艳,隔袖见纤纤。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应怜郡斋老,旦夕镊霜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援毫 yuán háo
执笔。 唐 方干 《李侍御上虞别业》诗:“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一:“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 萧 。” 明 刘基 《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上人安知身非鱼,援毫貌出态更殊。”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星宿 xīng xiù
(1).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亦泛称二十八宿。
(2).指列星。《列子·天瑞》:“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地初开,便有星宿。”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铜鑪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 郁达夫 《蜃楼》:“自云堆的缺处,偶尔射出来的几颗星宿的光芒和几丝残月的灰线,更照出了这寒宵湖面的凄清落寞。”
(3).星象。《汉书·刘向传》:“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
(4).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受气结胎,各有星宿。”《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况且少年科甲,也是天上一位星宿,哥哥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七:“你的星宿高,硬把 丁丁儿 克死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特务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有星宿下凡啦!’”
(5).喻萤火。 唐 杜甫 《见萤火》诗:“ 巫山 秋夜萤火飞,疏帘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復乱簷前星宿稀。”
星夜,急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今早接到上宪諭票,催促星宿丈量。” ——《漢語大詞典》
(2).指列星。《列子·天瑞》:“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地初开,便有星宿。”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铜鑪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 郁达夫 《蜃楼》:“自云堆的缺处,偶尔射出来的几颗星宿的光芒和几丝残月的灰线,更照出了这寒宵湖面的凄清落寞。”
(3).星象。《汉书·刘向传》:“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
(4).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受气结胎,各有星宿。”《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况且少年科甲,也是天上一位星宿,哥哥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七:“你的星宿高,硬把 丁丁儿 克死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特务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有星宿下凡啦!’”
(5).喻萤火。 唐 杜甫 《见萤火》诗:“ 巫山 秋夜萤火飞,疏帘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復乱簷前星宿稀。”
星夜,急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今早接到上宪諭票,催促星宿丈量。” ——《漢語大詞典》
垂钓(垂釣)chuí diào
垂竿钓鱼。 汉 严忌 《哀时命》:“下垂钓於谿谷兮,上要求於僊者。”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诗:“隣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碧野 《富春江畔·钓鱼台》:“遥想当年, 严子陵 在 钓鱼台 上垂钓,鲥鱼肥鲜。” ——《漢語大詞典》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动-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韬钤(韜鈐)tāo qián
(1).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篇》的并称。后因以泛指兵书。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赵蕤 者, 梓州 盐亭县 人也,博学韜鈐,长於经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气力,而不习韜鈐。”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一班儿晓夜习韜鈐,磨新剑,著先鞭,估量着直捣到 长山 、 黑水 边。”
(2).借指用兵谋略。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礼乐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当事书》:“ 湘 军、 淮 军夙称劲旅,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久嫺行阵,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縉绅之家,韜鈐之族……概无诛求,以示宽厚。”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用兵谋略。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礼乐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当事书》:“ 湘 军、 淮 军夙称劲旅,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久嫺行阵,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縉绅之家,韜鈐之族……概无诛求,以示宽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