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刘禹锡唐代〕《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依本韵次用)

早遇圣明朝,雁行登九霄。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舍矢同瞻鹄,当筵共赛枭。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台柏烟常起,池荷香暗飘。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
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三湘与百越,雨散又云摇。
远守惭侯籍,征还荷诏条。悴容唯舌在,别恨几魂销。
满眼悲陈事,逢人少旧僚。烟霞为老伴,蒲柳任先凋。
虎绶悬新印,龙舼理去桡。断肠天北郡,携手洛阳桥。
幢盖今虽贵,弓旌会见招。其如草玄客,空宇久寥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琢磨三益唱和五音

琢磨 zuó mó
(1).雕刻和磨治玉、石。《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史记·礼书》:“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万年桥》:“ 明 严嵩 见其石色莹洁,琢磨工整而爱之。”
(2).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 元 王旭 《中和书院书记》:“孝弟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精,则才成德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至德 以后, 贾至 等《早朝大明宫》诸作,互相琢磨,始觉尽善。”
(3).磨炼;折磨。《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安公子 此时经了那姑娘的这番琢磨,脸儿也闯老了,胆子也闯大了,也来帮着 张老 搬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穷苦的生活又能琢磨出倔强的性情。” 沙汀 《淘金记》十六:“而他的全部神气,使人感觉到人世间一切罪恶的享受,以及痛苦,已经把他琢磨到了麻痹的地步。”
思索,考虑。 老舍 《赵子曰》第十四:“好极了,你算把古人的举动态度琢磨透了!”《花城》1981年第6期:“他话中的意思,我当然可以琢磨出来!”  ——《漢語大詞典》
三益 sān yì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唱和 chàng hè
(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唱’。”《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 晋 左思 《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鏗耾,有殷坻頽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謔浪。”
(2).指音律相合。《汉书·律历志上》:“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新唐书·李宗闵传》:“时 德裕 自 浙西 召,欲以相,而 宗閔 中助多,先得进,即引 僧孺 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德裕 所善皆逐之。”
(4).以诗词相酬答。 唐 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宗之 ﹞继又移官 金陵 ,与 李白 相遇,诗酒唱和。”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 《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  ——《漢語大詞典》
五音 wǔ yīn
(1).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 唐 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相当于简谱中的1、2、3、4、5、6。《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赵岐 注:“五音,宫、商、角、徵、羽。”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鼓无当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七条絃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2).指音乐。《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五音日日声盈耳,七寳朝朝满眼看。”
(3).音韵学名词。指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所分的五种声类,即喉音、舌音、齿音、唇音、牙音。  ——《漢語大詞典》
调 ( 調 ) tiáo/diào/zhōu
调 [ tiáo ]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 调理使康复:~养。~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调 [ diào ]
  1. 乐曲;乐谱:曲~。采菱~。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 调动:岗位~整。
  9.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研。内查外~。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 调换:~座位。
调 [ zhōu ]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