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始 [ shǐ ]
名-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副- (一)1.2.之又音。
(2).出现;产生。 宋 文天祥 《二王》诗序:“北朝若待皇帝好,则二王为人臣;若待皇帝不是,即便别有皇帝出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天下的事,再经有心人冷眼看不起的。起初 满生 在家,大郎无日不与他同饮同坐,毫无説话。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觉 满生 饮酒之间,没心没想,言语参差,好些破绽出来。”
(3).犹言出面;露面。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羣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吴组缃 《山洪》二五:“水路用船, 寿官 建议这路可以请保长 章延福 出来,因为他拥有很多的货船,号召力也大。”
(4).多数;一般。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寻故友,出来的衣冠济楚,像儿端严,一箇箇特清秀。”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四折:“出来的偌大小年纪,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5).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物随动作由里向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姐就把 景 家女子所和之诗,拿出来与 子中 看。”《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一家人一齐跑出来説道:‘不好了!快些搬!’” 丁玲 《奔》:“车上也有被推出来的人,都拦在那一个小门口。”
(6).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物由隐蔽到显露。《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太太定睛一看,才看出是公子来,及至看出来,倒唬了一跳。” 丁玲 《自杀日记》:“她把别人的说谎处,假情处,浅薄的可怜处,都裸露的看了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老人的眼睛也并不完全视而不见的睁着,他看出来 瑞丰 的行动是怎样的越来越下贱。”
(7).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朱子语类》卷七一:“一阳之復,乃是纯阴养得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便将 安老爷 下场的考篮,号帘,装喫食的口袋,盒子,衣帽等物打点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新小説》社记者接到了 死里逃生 的手书和 九死一生 的笔记,展开看了一遍,不忍埋没了他,就将他逐期刊布出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得出来。”
(8).表示动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获得某种好的能力或性能。如:我这两条腿走出来了。如:他的嗓子练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抱 [ bào ]
名-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 孵化。如:「抱蛋」、「抱窩」。
-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
面 [ miàn ]
名-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 量詞:➊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