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多谢(多謝)duō xiè
(1).殷勤问候。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路若经 商山 ,为我少踌躇,多谢 綺 与 甪 ,精爽今何如?”
(2).感谢。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二:“日脚烘晴已破烟,山头云气尚披绵。却须多谢朝来雨,洗浄明湖镜里天。” 明 唐顺之 《与田巨山提学书》:“ 约之 过敝邑,寄到手书嘉惠,多谢雅意。” 刘半农 《在一家印度饭店里》诗:“多谢你,你给我这些个。”
(3).犹言郑重告诉;殷切嘱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余冠英 注:“谢,告。多谢,犹言郑重告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多谢故人,勉树令德。粗写鄙志,兼以为别。”
(4).犹言多有逊色。《新唐书·李晟传》:“今顾 晟 等,保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祏,订之前烈,夫岂多谢。” ——《漢語大詞典》
(2).感谢。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二:“日脚烘晴已破烟,山头云气尚披绵。却须多谢朝来雨,洗浄明湖镜里天。” 明 唐顺之 《与田巨山提学书》:“ 约之 过敝邑,寄到手书嘉惠,多谢雅意。” 刘半农 《在一家印度饭店里》诗:“多谢你,你给我这些个。”
(3).犹言郑重告诉;殷切嘱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余冠英 注:“谢,告。多谢,犹言郑重告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多谢故人,勉树令德。粗写鄙志,兼以为别。”
(4).犹言多有逊色。《新唐书·李晟传》:“今顾 晟 等,保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祏,订之前烈,夫岂多谢。” ——《漢語大詞典》
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形-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 姓。如唐代有崔颢。
居士 jū shì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魏书·儒林传·卢景裕》:“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於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北史·韦夐传》:“ 夐 对翫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相思 xiāng sī
(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 苏武 《留别妻》诗:“生当復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两相思,两不知。”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客里归韉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
(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
(4).果名。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漢語大詞典》
(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
(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
(4).果名。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