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九子 jiǔ z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葬 zàng《國語辭典》
葬 [ zàng ]
動- 掩埋。如:「埋葬」、「葬身」。《紅樓夢·第二七回》:「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 屍體掩埋、處理的方式。如:「土葬」、「海葬」、「火葬」。
父 fù/fǔ《國語辭典》
父 [ fù ]
名- 称谓:➊ 对爸爸的称呼。如:「父亲」、「养父」、「家父」、「继父」。《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用以尊称亲族中男性的长辈。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父 [ fǔ ]
名-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平声·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称。」《文选·成公绥·啸赋》:「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 野老的通称。如:「渔父」。《文选·潘岳·藉田赋》:「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
一女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唐 王维 晓行巴峡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唐 苏涣 变律 其三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
唐 吕温 刘郎浦口号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其二 唯生一女才十二,秪欠三年未六旬。 ——《骈字类编》
唐 王维 晓行巴峡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唐 苏涣 变律 其三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
唐 吕温 刘郎浦口号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其二 唯生一女才十二,秪欠三年未六旬。 ——《骈字类编》
打 dǎ/dá《國語辭典》
打 [ dǎ ]
动- 击、敲击。如:「打铁趁热」。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之二:「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
- 攻击、战斗。如:「打斗」、「打架」、「打仗」。
- 消除、除去。如:「打虫」、「打胎」。
- 发出、放出。如:「打雷」、「打电报」、「打信号」、「打电话」。
- 注入、刺入。如:「打针」、「给车胎打气」。
- 做、订制。如:「打造」、「打手饰」、「打毛衣」。《红楼梦·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 举、持。如:「打伞」、「打灯笼」。《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
- 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鱼」、「打野食」。
- 购买。如:「打油」、「打酒」、「打年货」。
- 转动、拨动。如:「打舵」、「打算盘」、「打方向盘」。
- 凿开、揭开。如:「打井」、「打洞」、「打开锅盖」。
- 破开、摔开。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 印上、画上。如:「打字」、「打样」、「打邮戳」、「打粉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
- 涂抹。如:「打腊」、「打亮光漆」。
- 立、定出、计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础」、「精打细算」。
- 使用、采用。如:「打比喻」、「打诳语」、「打官腔」。
- 担任、从事。如:「打工」、「打杂」、「打游击战」。
- 表人体所产生的动作,意义常因动作而异。如:「打滚」、「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势」。
- 与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 武术、武功。如:「武打」、「教打」、「练打」。
- 姓。如宋代的丹流国有打击。
- 自、从。如:「您打那里来?」、「打现在起,我要发奋用功。」
打 [ dá ]
名- 量词。计算物品的单位。为英文 dozen的音译。十二个为一打。如:「一打毛巾」、「两打铅笔」。
荆 ( 荊 ) jīng
荆 [ jīng ]
-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 姓。
棺 guān《國語辭典》
棺 [ guān ]
名- 装敛尸体的器具。如:「棺材」、「盖棺论定」。《论语·先进》:「鲤也死,有棺而无 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