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对中秋月影,渐放重阳菊蕊,万宝正西成。
杨无咎〔宋代〕《水调歌头(徐侍郎生辰)》
寥亮度弦管,笑语集簪缨。又逢华旦争庆,豪杰为时生。犹对中秋月影,渐放重阳菊蕊,万宝正西成。爽气知多少,天赋满襟灵。
擅词华,追鲍谢,踵斯冰。入趋禁近,出镇藩辅早辞荣。休恋平湖佳致,好为苍生重起,归去侍宸庭。一德及元□,千载致升平。
擅词华,追鲍谢,踵斯冰。入趋禁近,出镇藩辅早辞荣。休恋平湖佳致,好为苍生重起,归去侍宸庭。一德及元□,千载致升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中秋 zhōng qiū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八月圆。”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 郑玄 注:“中,音仲。” 唐 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漢語大詞典》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 郑玄 注:“中,音仲。” 唐 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漢語大詞典》
月影 yuè yǐng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漢語大詞典》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 加剧:疾大~。
- 疏导:~九川。
-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 流入:东~于海。
放 fàng《國語辭典》
放 [ fàng ]
动- 逐。如:「流放」。《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 弃。《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 放纵、任由。如:「放声高歌」、「放言高论」。《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 安置。如:「陈放」、「安放」。《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桶盘拖上楼来,放在春台上。」
- 发出。如:「施放」、「鸣放」。《三国演义·第五回》:「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 开、展。如:「心花怒放」、「百花开放」。
- 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如:「放学」、「放工」。
- 任官职,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赏了头等官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
- 弄,置于「仔细」、「明白」、「聪明」等词前,有提请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聪明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
- 打网球、排球、乒乓球时的偷袭。如:「他在网前放小球,漂亮极了!」
- 放荡、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 [ fǎng ]
动- 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琅邪。」
- 仿效。《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宋·苏轼〈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菊蕊
唐 李适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萸房颁綵笥,菊蕊荐香醪。
唐 李恒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
唐 杜甫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宋 戴炳 次韵郑安道怀君玉弟游东嘉 别时菊蕊方宜酒,几日梅花已索诗。 ——《骈字类编》
唐 李恒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
唐 杜甫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宋 戴炳 次韵郑安道怀君玉弟游东嘉 别时菊蕊方宜酒,几日梅花已索诗。 ——《骈字类编》
万宝(萬寶)wàn bǎo
亦作“ 万寳 ”。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漢語大詞典》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西成 xī chéng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