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于谦明代〕《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怕风吹节操棱棱自持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坚 ( 堅 ) jiān
坚 [ jiān ]
  1. 牢固,结实,硬:~固。~实。~如磐石。
  2. 不动摇,不改变:~决。~信。
  3. 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中~。攻~。披~执锐。
  4. 姓。
不怕 bù pà
(1).不畏惧;不害怕。 唐 元稹 《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水浒传》第七四回:“邻近村坊,那一处不怕他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
(2).连词,犹言纵然,即使。《儒林外史》第二回:“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漢語大詞典》
风吹(风吹)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二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唐 白居易 唤笙歌 露坠萎花槿,风吹败叶荷。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
唐 杜牧 洛中二首 其二 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
唐 方干 朱秀才庭际蔷薇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三 紫水风吹剑树寒,水边年少下红鸾。
唐 皮日休 秋夕文宴得遥字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唐 罗隐 息夫人庙 虫网翠环终缥缈,风吹宝瑟助微冥。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五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宋 陆游 梅花绝句十首 其二 风吹野梅香,梦绕江南村。  ——《骈字类编》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节操(節操)jié cāo
(1).气节操守。《韩非子·五蠹》:“其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汉书·伏隆传》:“ 隆 字 伯文 ,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这些鬼话……可决不能欺骗有血性有节操的革命党!”
(2).指乐曲的节拍。《文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餘音兮。” 李善 注:“言声有条贯,通畅洞达而中於节操。”  ——《漢語大詞典》
棱棱(稜稜)léng léng
(1).寒冷貌。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棱棱霜气,蔌蔌风威。” 梁启超 《雷庵行》:“东方风云日渐恶,棱棱秋气满林壑。”
(2).形容人消瘦骨立。 曹禺 《日出》第四幕:“他的长袍已经没有了,上身只是一件藏青破棉袄,领扣敞着,露出棱棱几根颈骨。” 丁玲 《粮秣主任》:“我望着这瘦骨棱棱的老汉,他不多说话,静静的望着我,嘴角上似乎挂着一点似笑非笑的神气。”
(3).形容山石突兀、重迭。 陈三立 《江上》诗之二:“棱棱千峯电掷眼,还我 匡庐 心所亲。”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刘白羽 《樱花》:“这烈火就在这碧海、这大地、这棱棱山谷、这漠漠森林。”
(4).威严方正貌。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君归復喜登臺阁,风裁棱棱尚如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狄刘祠》:“ 新安 程敏政 有謁新祠诗:‘……权奸扰扰悲桑海,风节棱棱重斗山。’”
失神发呆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继之 棱棱的道:‘你説还有可笑的,却説了半天麻疯的掌故,没有可笑的啊。’”
(1).严寒貌。《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李善 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郊原欲下雪,天地稜稜寒。” 金 元好问 《孤剑咏》:“清霜稜稜风入骨,残月耿耿灯映壁。”
(2).威严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孙兴公 见 林公 ,稜稜露其爽。” 唐 李白 《天马歌》:“逸气稜稜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新唐书·崔从传》:“ 从 为人严伟,立朝稜稜有风望,不喜交权利,忠厚而让。” 清 许汝霖 《送张侍御归里》诗:“孤忠原不问升沉,正气稜稜自古今。”
(3).形容消瘦骨立。 南唐 李建勋 《赠送致仕郎中》诗:“鹤立瘦稜稜,髭长白似银。” 宋 范成大 《病中夜坐》诗:“薄薄寒相中,稜稜瘦不禁。” 宋 辛弃疾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词:“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秘书赠合》:“只是可怜他病中鸡骨稜稜瘦。”
(4).形容高耸突起。 唐 韩偓 《南亭》诗:“松瘦石稜稜,山光溪淀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坡南下处,石渐稜稜露奇。” 清 许承钦 《吕梁洪》诗:“怪石稜稜河腹怒,别风颯颯山容昏。” 清 黄景仁 《古柏行》:“寓斋数椽留十日,如此稜稜一株柏。”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自持 zì chí
(1).自我克制。《史记·儒林列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 唐 元稹 《莺莺传》:“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后德》:“今上皇后 弘吉剌氏 ……性节俭,不妬忌,动以礼法自持。”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但他终于能够自持,不曾把爱情向 李静淑 表白出来。”
(2).自守;自固。《商君书·农战》:“国不晨,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汉书·刘歆传》:“ 歆 数以难 向 , 向 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 晋 羊祜 《请伐吴疏》:“ 吴 缘 江 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寧息。”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氷,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
(3).谓自己掌握或处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传》:“ 宋氏 之专政也, 隆演 幼懦,不能自持,而 知训 尤凌侮之。”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然先生遇事多不自持,以待人斟酌而后行。”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则堂〉诗序》:“ 吴丞相 坚 ,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 贾餘庆 之命。”
(4).自己维持;自己坚持。《汉书·公孙弘传》:“今事少间,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唐 皮日休 《鹿门夏日》诗:“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絶粒,直使身无为。” 宋 陆游 《费夫人墓志铭》:“虽有疾,强自持不怠,至疾平,太夫人或终不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