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宋代〕《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雨池塘水面明镜檐楹

一雨 yī yǔ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漢語大詞典》
池塘 chí táng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唐 杨师道 《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宋 柳永 《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閒垂风絮。”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
(2).浴池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
水面 shuǐ miàn
水的表面;水上。 唐 杜甫 《渼陂行》:“船舷暝戛 云际寺 ,水面月出 蓝田关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因他善于使船,专能抢上风,踅顺水,水面交起锋来,他那隻船,使的如快马一般。”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漢語大詞典》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淡 dàn《國語辭典》

淡 [ dàn ]

  1. 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2. 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 色淺。如:「淡黃色」。
  4. 不熱心。如:「冷淡」、「淡淡的應了一聲。」
  5.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1.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1.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2.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磨 mó/mò《國語辭典》

磨 [ mó ]

  1. 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锐利。如:「磨光」、「磨刀」。
  2. 将物研细。如:「磨细」、「磨粉」、「磨墨」。
  3. 消灭、泯灭。《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4. 纠缠不休。如:「你真是会磨,竟然让他答应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连包兴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爷今日叫疯子磨住了。』」
  1. 艰难、阻碍。如:「好事多磨」。
  1. 纠缠不休的。如:「磨功」。

磨 [ mò ]

  1. 两块圆形的石盘相合,当中有轴,推转上面一石,用来碾碎谷物的器具。如:「石磨」、「磨房」。也称为「磨 盘」。
  1. 推动磨子将谷物碾平。如:「磨豆腐」、「磨豆浆」。
  2. 掉转,多指车辆。如:「巷子太窄,没法子磨车。」
明镜(明鏡)míng jìng
(1).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
(2).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
(3).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柄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漢語大詞典》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1.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2. 投映。如:「照镜子」。
  3.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4. 比对、核对。如:「对照」。
  5. 通知。如:「照会」、「关照」。
  6.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7.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8.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9.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1. 日光。如:「夕照」、「残照」。
  2. 像片。如:「近照」、「玉照」。
  3.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檐楹(簷楹)yán yíng
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簷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