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湛卢(湛盧)zhàn lú
(1).古代宝剑名。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所铸。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 大夏 龙雀,名冠神都。”
(2).泛指宝剑。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郑泽 《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
(3).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 福建省 松溪县 ,相传为 欧冶子 铸剑之处。参阅《宋书·州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湛卢山》。
(4).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宝剑。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郑泽 《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
(3).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 福建省 松溪县 ,相传为 欧冶子 铸剑之处。参阅《宋书·州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湛卢山》。
(4).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名-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 姓。如晋代有光逸。
-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耿耿 gěng gěng
(1).烦躁不安,心事重重。《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楚辞·远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洪兴祖 补注:“耿耿,不安也。” 三国 魏 曹丕 《乐府燕歌行》之二:“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唐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诗:“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髮星星。” 清 唐孙华 《闻惠研谿明府讣》诗:“耿耿殁犹视,衔痛当何如?”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我素不轻许愿,无端破了一回例,遗我以日夜耿耿的心。”
(2).诚信貌。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 顾炎武 《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 《脱险杂记》二三:“﹝国民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 《红楼梦新评》:“ 紫鹃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 注:“耿耿,光也。”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 苏轼 《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 戴叔伦 《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 宋 苏轼 《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暘则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诗。﹞知 弘正 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緑鬢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臺临迴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 贯休 《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漢語大詞典》
(2).诚信貌。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 顾炎武 《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 《脱险杂记》二三:“﹝国民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 《红楼梦新评》:“ 紫鹃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 注:“耿耿,光也。”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 苏轼 《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 戴叔伦 《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 宋 苏轼 《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暘则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诗。﹞知 弘正 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緑鬢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臺临迴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 贯休 《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