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鸡催晓凄凉曲,白发惊秋见在身。
苏轼〔宋代〕《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
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
汝辈何曾堪一笑,吾侪相对复三人。
黄鸡催晓凄凉曲,白发惊秋见在身。
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
汝辈何曾堪一笑,吾侪相对复三人。
黄鸡催晓凄凉曲,白发惊秋见在身。
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黄鸡(黄鷄)huáng jī
黄羽毛鸡。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鷄啄黍秋正肥。” 宋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髮唱黄鷄。”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荷担赴市,行数十里,十日一见黄鷄,三日一见白豕。” ——《漢語大詞典》
催晓(催晓)
贾岛 子规诗 梦边催晓急,愁处送风频。 ——《分类字锦》
凄凉(淒涼)qī liáng
寂寞冷落。 唐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 纪晓嵐 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3).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漢語大詞典》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3).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名-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 姓。如汉代有曲证。
-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名-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惊秋(驚秋)jīng qiū
(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漢語大詞典》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漢語大詞典》
见在身(見在身)jiàn zài shēn
谓至今健在的身体。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 宋 苏轼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黄鸡催晓凄凉曲,白髮惊秋见在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