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睹 dǔ《國語辭典》
睹 [ dǔ ]
動-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禽 qín《國語辭典》
禽 [ qín ]
名- 鸟类的总称。如:「家禽」、「飞禽」。《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姓。如汉代有禽坚。
- 捕捉。《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通「擒」。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名-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 寻求。如:「物色」。
愈 yù《國語辭典》
愈 [ yù ]
副- 更加、越發。如:「愈長愈高」。《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 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 勝過、高明。《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 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倍 bèi《國語辭典》
倍 [ bèi ]
动- 违背、反叛。《说文解字·人部》:「倍,反也。」《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 背向、背著。《战国策·赵策三》:「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 增加与原数相等的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虽翫其采,不倍领袖。」
- 量词。计算照原数再加上一个或几个全数的单位。如:「十倍」、「六是三的两倍」、「年所得增加一倍。」
- 更加、益增。如:「勇气倍增」、「倍受恩宠」。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伤情(傷情)shāng qíng
伤感。 汉 班彪 《北征赋》:“日晻晻其将暮兮,覩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唐 元稹 《寄乐天》诗:“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落絮飞花满帝城,看看春尽又伤情。” ——《漢語大詞典》
归心(歸心)guī xīn
(1).诚心归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 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我 汉王 豁达大度……所以英雄之士,莫不归心。” 陈毅 《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 马 列 最伟大,世界正归心。”
(2).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於农。”《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3).归附的念头。《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周 臣 尉迟迥 、 王谦 ……起兵反抗都很快被消灭,因为 隋文帝 已获得民众的归心。”
(4).回家的念头。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宋 梅尧臣 《送庭老归河阳》诗:“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漢語大詞典》
(2).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於农。”《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3).归附的念头。《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周 臣 尉迟迥 、 王谦 ……起兵反抗都很快被消灭,因为 隋文帝 已获得民众的归心。”
(4).回家的念头。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宋 梅尧臣 《送庭老归河阳》诗:“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漢語大詞典》
切 qiē/qiè《國語辭典》
切 [ qiè ]
动- 咬、咬紧。如:「咬牙切齿」。《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贴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实际」。《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 按脉。如:「望、闻、问、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密合。如:「贴切」、「亲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
- 急迫、急促。如:「返乡心切」、「杜鹃声切」。《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所有的。参见「[[一切]]」条。
- 一定、千万。如:「切记」。《老残游记·第一回》:「诸位切不可乱动。」
- 要点。《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古代拼音法。将两字拼读成一字的声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韵,合读为「ㄉㄨㄢ」。参见「[[反切]]」条。
切 [ qiē ]
动- 用刀把东西割断、分开成几部分。如:「切菜」、「切断」、「切割」、「切水果」。
- 向批发商批购货物。如:「切货」。
- 电讯传播中,截断目前通讯,将第三消息插入。如:「将镜头切进来。」
- 篮球赛中闪身进攻对方篮下。如:「空手切入」、「单刀切入」。
- 一种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动作,使之旋转。用于网球、乒乓球等。
- 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弧线相接于一点。如:「两圆相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