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采莲(采蓮)cǎi lián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吴姝 wú shū
吴 地的美女。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十:“小妇独无事, 淇 上待 吴 姝。”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过 江 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 吴 姝。” ——《漢語大詞典》
巧笑 qiǎo xiào
美好的笑。《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宋 梅尧臣 《和希深新秋会东堂》诗:“巧笑承欢剧,新词度曲长。” 蒋光慈 《红笑》诗:“一大些白祸的恐慌,现在都变成红色的巧笑了!” ——《漢語大詞典》
倩 qiàn《國語辭典》
倩 [ qiàn ]
名- 古时男子的美称。《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唐·颜师古·注:「倩,士之美称,故云魏倩也。」
- 女婿。如:「贤倩」、「妹倩」。《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 美好。如:「巧笑倩兮」、「倩女」。《红楼梦·第三七回》:「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 请人代为做事。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宋·黄庭坚〈即席〉诗:「不当爱一醉,倒倩路人扶。」
小 xiǎo《國語辭典》
小 [ xiǎo ]
形- 與「大」相對:➊ 體積、數量、力量等方面不大的。如:「小城」、「小人物」。《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➋ 年輕、幼稚的。如:「年紀小」、「小伙子」。《晉書·九二·文苑傳·趙至傳》:「我小,未能榮養。」➌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官」、「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小妹!請你把帳單拿過來。」➍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恕小民直言。」、「小的不敢!」、「小店」、「小兒」。
- 邪惡的人、壞人。《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
- 小孩、年幼者。如:「一家老小」。《詩經·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 妾。如:「嫁給人家當小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齣》:「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輕視。《左傳·桓公十三年》:「將自用也,必小羅。」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詩二首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 稍微。表示程度不深。如:「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点破(點破)diǎn pò
(1).玷污;损毁。 宋 范成大 《骖鸾录》:“余不佞,题五十六字於溪上……诗既出, 零陵 人大以为妄,谓余不合点破渠乡曲古蹟。”
(2).道破,点穿。 元 耶律楚材 《和贾抟霄韵》之一:“祖师点破新关捩,且指人心教外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若説你不是谎话,等我一桩桩的点破了给你听。”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不用我点破,谁都猜着这是 昆明 了。”
(3).改窜损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妾身 王昭君 ,自从选入宫中,被 毛延寿 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
(4).改变原来的状况。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漢語大詞典》
(2).道破,点穿。 元 耶律楚材 《和贾抟霄韵》之一:“祖师点破新关捩,且指人心教外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若説你不是谎话,等我一桩桩的点破了给你听。”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不用我点破,谁都猜着这是 昆明 了。”
(3).改窜损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妾身 王昭君 ,自从选入宫中,被 毛延寿 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
(4).改变原来的状况。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漢語大詞典》
烟波(煙波)yān bō
亦作“烟波”。
(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隋 江总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淇水 烟波,半含春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 唐 黄滔 《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 宋 梅尧臣 《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清 曹寅 《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
(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附 清 徐作肃 评:“次第生平直叙,而每事穿插照应,极密极老,叙法甚洁,却以饮酒在在点缀作烟波,见文有餘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一》:“言妃匹之际,繫天下之兴亡,此正言也;而 汉 之诸后,或不由德,特言命以志感慨,文有烟波。” ——《漢語大詞典》
(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隋 江总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淇水 烟波,半含春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 唐 黄滔 《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 宋 梅尧臣 《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清 曹寅 《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
(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附 清 徐作肃 评:“次第生平直叙,而每事穿插照应,极密极老,叙法甚洁,却以饮酒在在点缀作烟波,见文有餘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一》:“言妃匹之际,繫天下之兴亡,此正言也;而 汉 之诸后,或不由德,特言命以志感慨,文有烟波。” ——《漢語大詞典》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名-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 量詞:➊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