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新秋风月佳,数夕破酒戒。

陆游宋代〕《病酒戏作

新秋风月佳,数夕破酒戒。
饮少辄醉眠,衰早颇自怪。
高舂未离枕,眩转疑屋坏。
家人具鸡豚,熟视不能嘬。
尚无千里蒪,敢觅镜湖蟹。
一杯苦藬齑,价直裟婆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新秋风月破酒

新秋 xīn qiū
(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
(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漢語大詞典》
风月(風月)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吕岩 《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佳 jiā《國語辭典》

佳 [ jiā ]

  1. 美、好。如:「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 姓。如明代有佳正。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夕 xī《國語辭典》

夕 [ xì ]

  1. 傍晚、日落时分。如:「朝不保夕」。《周礼·天官·宫正》:「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
  2. 泛指夜晚。如:「终夕不寐」、「一夕长谈」。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此夕欢娱,风清月朗,笑他梦雨暗高唐。」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破酒 pò jiǔ
化钱摆喜酒。《新唐书·循吏传·韦宙》:“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  ——《漢語大詞典》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1.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2.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4.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5.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1.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2.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3.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