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儿啼(兒啼)ér tí
(1).小孩啼哭。 汉 贾让 《奏治河三策》:“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2).谓声似小孩啼哭。《史记·循吏列传》:“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3).即儿啼帖。《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晋 束晳 《近游赋》:“书儿啼於客堂,设杜门以避吏。” ——《漢語大詞典》
(2).谓声似小孩啼哭。《史记·循吏列传》:“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3).即儿啼帖。《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晋 束晳 《近游赋》:“书儿啼於客堂,设杜门以避吏。” ——《漢語大詞典》
惊觉(驚覺)jīng jué
(1).警戒觉悟。惊,通“ 警 ”。《战国策·赵策一》:“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 赵 魏 ;恐天下之惊觉,故微 韩 以贰之。”
(2).受惊而觉醒;惊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充 帐下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径, 勤 惊觉。” 宋 陆游 《夜梦与宇文子友谭德会山寺若饯予行者乃作此诗》:“隣鐘忽惊觉,鸦翻窗欲明。”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二章:“忽然,邻近的鸡叫声惊觉了他。” ——《漢語大詞典》
(2).受惊而觉醒;惊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充 帐下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径, 勤 惊觉。” 宋 陆游 《夜梦与宇文子友谭德会山寺若饯予行者乃作此诗》:“隣鐘忽惊觉,鸦翻窗欲明。”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二章:“忽然,邻近的鸡叫声惊觉了他。” ——《漢語大詞典》
梦中(夢中)mèng zhōng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恰则(恰則)qià zé
刚刚;刚才。 宋 杨万里 《晚云酿雨》诗:“昨来一雨断人行,恰则晴时云又生。” 宋 刘克庄 《满江红·海棠》词:“恰则纔如针粟大,忽然谁把胭脂染。” ——《漢語大詞典》
华胥(華胥)huá xū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漢語大詞典》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漢語大詞典》
政 zhèng《國語辭典》
政 [ zhèng ]
名-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如:「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如:「乞政」、「呈政」。
问津(問津)wèn jīn
(1).询问渡口。《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陆游 《郊行》诗:“ 桐君山 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 清 曹寅 《渡潞河题壁》诗:“水流沙阔岸无尘,策马东来此问津。”
(2).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 ——《漢語大詞典》
(2).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