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动-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伧人(傖人)chen rén
(1). 晋 南北朝 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宋书·沈昙庆传》:“时殿中员外将军 裴景仁 助戌 彭城 ,本傖人,多悉戎荒事。”《南史·褚彦回传》:“时傖人 常珍奇 与 薛安都 为逆,降叛非一。后又求降, 明帝 加以重位。”
(2).泛指村野之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苦芺》﹝集解﹞引 陶弘景 曰:“苦芺处处有之,傖人取茎生食之。” 林纾 《与姚叔节书》:“傖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村野之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苦芺》﹝集解﹞引 陶弘景 曰:“苦芺处处有之,傖人取茎生食之。” 林纾 《与姚叔节书》:“傖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风土(風土)fēng tǔ
(1).本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国语·周语上》:“是日也,瞽帅、音官以(省)风土。廩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 韦昭 注:“风土,以音律省风土,风气和则土气养也。” 宋 梅尧臣 《九月见梅花》诗:“ 江 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元 王祯 《农书》卷八:“盖风土所宜,其实大而味甘,非他种可比。”
(2).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唐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 长沙 岂不知。” 金 元好问 《商正叔〈陇山行役图〉》诗之一:“ 陇坂 经行十过春,也随风土变真淳。”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畧相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3).被风吹起的尘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全饼麴﹞可三日晒,然后细剉,布帊,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 唐 李商隐 有《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唐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 长沙 岂不知。” 金 元好问 《商正叔〈陇山行役图〉》诗之一:“ 陇坂 经行十过春,也随风土变真淳。”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畧相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3).被风吹起的尘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全饼麴﹞可三日晒,然后细剉,布帊,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 唐 李商隐 有《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 ——《漢語大詞典》
预 ( 預 ) yù
预 [ yù ]
- 事前:~习。~计。~见。~先。~言。~科。~测。~料。~祝。~知。~谋。~感。~算。
- 参与:干~。参~。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贝叶(貝葉)bèi yè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遂使 给园 精舍,并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 元 荣肇 《原释》:“如兇恶之徒,日诵贝叶之书,心藏蛇蝎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乐。” ——《漢語大詞典》
检 ( 檢 ) jiǎn
检 [ jiǎn ]
- 查:~查。~测。~讨。~举。~校(jiào )。~修。~索。~察。
- 注意约束(言行):~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一遍”)。失~。
-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
- 姓。
醍醐 tí hú
(1).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穌,从生穌出熟穌,从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 唐 裴铏 《传奇·江叟》:“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 苏曼殊 《遁迹记》:“是时又有自然地味,出凝地面,犹如醍醐。”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梦醒槐根日未晡,愿闻妙法阐醍醐。”
(3).比喻美酒。 唐 白居易 《将归一绝》:“更怜家醖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救女》:“但愿杯行无数,开怀畅饮醍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果然为云为雨梦模糊,诗中之情趣,酒中之醍醐。” ——《漢語大詞典》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梦醒槐根日未晡,愿闻妙法阐醍醐。”
(3).比喻美酒。 唐 白居易 《将归一绝》:“更怜家醖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救女》:“但愿杯行无数,开怀畅饮醍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果然为云为雨梦模糊,诗中之情趣,酒中之醍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