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卧龙曾得雨,孤鹤尚鸣皋。

刘禹锡唐代〕《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位是才能取,时因际会遭。羽仪呈鸑鷟,铓刃试豪曹。
洛下推年少,山东许地高。门承金铉鼎,家有玉璜韬。
海浪扶鹏翅,天风引骥髦。便知蓬阁閟,不识鲁衣褒。
兴发春塘草,魂交益部刀。形开犹抱膝,烛尽遽挥毫。
昔仕当初筮,逢时咏载橐。怀铅辨虫蠹,染素学鹅毛。
车骑方休汝,归来欲效陶。南台资謇谔,内署选风骚。
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鳌。美香焚湿麝,名果赐干萄。
议赦蝇栖笔,邀歌蚁泛醪。代言无所戏,谢表自称叨。
兰焰凝芳泽,芝泥莹玉膏。对频声价出,直久梦魂劳。
草诏令归马,批章答献獒。银花悬院榜,翠羽映帘绦。
讽谏欣然纳,奇觚率尔操。禁中时谔谔,天下免忉忉。
左顾龟成印,双飞鹄织袍。谢宾缘地密,洁己是心豪。
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桃。
溟海桑潜变,阴阳炭暗熬。仙成脱屣去,臣恋捧弓号。
建节辞乌柏,宣风看鹭涛。土山京口峻,铁瓮郡城牢。
曲岛花千树,官池水一篙。莺来和丝管,雁起拂麾旄。
宛转倾罗扇,回旋堕玉搔。罚筹长竖纛,觥盏样如舠.
山是千重障,江为四面濠。卧龙曾得雨,孤鹤尚鸣皋。
剑用雄开匣,弓闲蛰受弢.凤姿尝在竹,鷃羽不离蒿。
吴越分双镇,东西接万艘。今朝比潘陆,江海更滔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卧龙得雨孤鹤鸣皋

卧龙(卧龍)wò lóng
(1).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 ﹞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嵇康传》:“﹝ 钟会 ﹞言於 文帝 曰:‘ 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 嵇康 为虑耳。’”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清 陈之遴 《北固山》诗:“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
(2).《汉书·王章传》:“ 章 为诸生学 长安 ,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4).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得雨
榖梁传大雩注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骈字类编》
孤鹤(孤鶴)gū hè
(1).孤单的鹤。 隋炀帝 《舍舟登陆示慧日道场玉清玄坛德众》诗:“孤鹤近追羣,啼鶯远相唤。” 唐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诗:“风入 昭阳 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宋 苏轼 《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 江 东来。” 元 于石 《我从山中游》诗:“柴扉不敢敲,恐惊孤鹤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1.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3.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1.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2.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1. 姓。如汉代有尚长。
鸣皋(鳴皋)míng gāo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 唐 王昌龄 《送狄宗亨》诗:“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 树色 鸣皋 烟。”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 鸣皋 ,阻积雪兮心烦劳。” 王琦 注:“《河南通志》: 鸣皋山 ,在 河南府 嵩县 东北五十里,一名 九皋山 ,昔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枕 伊 背 洛 得胜地, 鸣皋 少室 来轩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