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中有 zhōng yǒu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漢語大詞典》
逍遥 xiāo yáo
亦作“逍摇”。
(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刘良 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杨朔 《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
(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成玄英 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纘 仲尼 兮周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官税早输,逍遥散诞。”《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 理由 《中年颂》:“婚后的生活很逍遥。”
(3).徬徨;徘徊不进。《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史记·孔子世家》:“ 子路 死於 卫 。 孔子 病, 子贡 请见。 孔子 方负杖逍遥於门,曰:‘ 赐 ,汝来何其晚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周六国前汉人》:“ 仲尼 聘 楚 ,为令尹 子西 所譖,欲如 吴 未定,逍遥此境。”《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桓温 ﹞骄而恃众,怯於应变,大众深入,值可乘之会,反更逍遥中流,不出赴利,欲望持久,坐取全胜。”
(4).斟酌;玩味。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南史·张充传》:“时復引轴以自娱,逍遥乎前史。” ——《漢語大詞典》
(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刘良 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杨朔 《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
(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成玄英 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纘 仲尼 兮周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官税早输,逍遥散诞。”《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 理由 《中年颂》:“婚后的生活很逍遥。”
(3).徬徨;徘徊不进。《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史记·孔子世家》:“ 子路 死於 卫 。 孔子 病, 子贡 请见。 孔子 方负杖逍遥於门,曰:‘ 赐 ,汝来何其晚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周六国前汉人》:“ 仲尼 聘 楚 ,为令尹 子西 所譖,欲如 吴 未定,逍遥此境。”《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桓温 ﹞骄而恃众,怯於应变,大众深入,值可乘之会,反更逍遥中流,不出赴利,欲望持久,坐取全胜。”
(4).斟酌;玩味。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南史·张充传》:“时復引轴以自娱,逍遥乎前史。”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夜深 yè shēn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漢語大詞典》
观 ( 觀 ) guān/guàn
观 [ guān ]
-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➊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➋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➊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➋注视,瞻望)。大~。奇~。
-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 楼台:楼~。台~。
- 姓。
水月 shuǐ yuè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漢語大詞典》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