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银鞦(银鞦)
唐 杜牧 街西长句 银鞦騕袅嘶宛马,绣鞅璁珑走钿车。 ——《骈字类编》
騕 yǎo《國語辭典》
騕 [ yǎo ]
- 参见「騕褭 」条。
褭 niǎo《國語辭典》
褭 [ niǎo ]
动- 以绳索控马。《说文解字·衣部》:「褭,以组带马也。」
- 缭绕。唐·罗邺〈莺〉诗:「何事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褭垂杨。」通「袅」。
- 摇曳、摇摆。宋·陈深〈西江月·龙沫流芳旎旎〉词:「银叶初温火缓,金猊静褭烟微。」通「袅」。
- 吹拂。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帘波澹处留人景,褭西风数声长笛。」
- 柔软美好。唐·元稹〈春余遣兴〉诗:「帘开斜照入,树褭游丝上。」通「袅」、「袅」。
嘶 sī《國語辭典》
嘶 [ sī ]
动- 马鸣。《广韵·平声·齐韵》:「嘶,马嘶。」北周·庾信〈伏闻游猎诗〉:「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词:「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 声音沙哑。如:「声嘶力竭」。《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崔公声嘶股战,不能 一言。」
- 声音凄怆、幽咽。南朝梁·简文帝〈夜望单飞雁〉诗:「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宛马(宛馬)wǎn mǎ
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汉书·张骞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 宛 马曰‘天马’云。”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牵牛去几许, 宛 马至今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冰上北门开。” ——《漢語大詞典》
绣鞅(绣鞅)
唐 杜牧 街西长句 银鞦騕袅嘶宛马,绣鞅璁珑走钿车。 ——《骈字类编》
璁珑(璁瓏)cōng lóng
(1).明洁貌。 金 元好问 《点绛唇·青梅永宁时作》词:“玉叶璁瓏,素妆不趁宫黄媚。”
(2).象声词。玉石碰击声。 前蜀 贯休 《马上作》诗:“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轡璁瓏。” 宋 陆游 《忆秦娥》词:“玉花驄,晚街金轡声璁瓏。” ——《漢語大詞典》
(2).象声词。玉石碰击声。 前蜀 贯休 《马上作》诗:“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轡璁瓏。” 宋 陆游 《忆秦娥》词:“玉花驄,晚街金轡声璁瓏。”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钿车(鈿車)diàn chē
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唐 白居易 《浔阳春·春来》诗:“ 金谷 蹋花香骑入, 曲江 碾草鈿车行。” 宋 张炎 《阮郎归·有怀北游》词:“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夏承焘 注:“鈿车,用嵌金来装饰的车子。”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五:“荷锄野老惊珠勒,侧帽吟生避鈿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