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徒然 tú rán
(1).仅仅如此。《史记·春申君列传》:“今君相 楚 二十餘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於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 江 东之封乎?”
(2).偶然。谓无因。《后汉书·窦融传》:“毁誉之来,皆不徒然,不可不思。”《南史·王昙首传论》:“ 王曇首 之才器, 王僧绰 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 幼安 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一,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呜呼!诗必发愤而作,非徒然也。”
(3).犹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唐 杜荀鹤 《乱后宿南陵废寺》诗:“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元 赵雍 《水调歌头》词:“功名自来无意,富贵浮云何济,於我亦徒然。”《明史·王叔英传》:“生既已矣,未有补於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於后世。”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徒然感叹往事,无补实际,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来补偿过去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
(2).偶然。谓无因。《后汉书·窦融传》:“毁誉之来,皆不徒然,不可不思。”《南史·王昙首传论》:“ 王曇首 之才器, 王僧绰 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 幼安 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一,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呜呼!诗必发愤而作,非徒然也。”
(3).犹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唐 杜荀鹤 《乱后宿南陵废寺》诗:“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元 赵雍 《水调歌头》词:“功名自来无意,富贵浮云何济,於我亦徒然。”《明史·王叔英传》:“生既已矣,未有补於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於后世。”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徒然感叹往事,无补实际,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来补偿过去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
骋目(騁目)chěng mù
放眼远望。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唐 慧净 《和卢赞府游纪国道场》:“高才暂骋目,云藻随飘颻。” 臧克家 《血的春天》诗:“我向无际的原野骋目,到处是烽火,到处是狼烟。”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获 ( 獲 穫 ) huò
获 [ huò ]
-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
- 得到,取得:~得。~奖。~悉。如~至宝。
-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
-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面辞。
- 收割庄稼:收~。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