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纬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锋。

李华唐代〕《寄赵七侍御

摇桨曙江流,江清山复重。心惬赏未足,川迥失前峰。
凌滩出极浦,旷若天池通。君阳青嵯峨,开拆混元中。
九潭鱼龙窟,仙成羽人宫。阴奥潜鬼物,精光动烟空。
玄猿啼深茏,白鸟戏葱蒙。飞湍鸣金石,激溜鼓雷风。
雨濯万木鲜,霞照千山浓。草闲长馀绿,花静落幽红。
渚烟见晨钓,山月闻夜舂。覆溪窈窕波,涵石淘溶溶。
丹丘忽聚散,素壁相奔冲。白日破昏霭,灵山出其东。
势排昊苍上,气压吴越雄。回头望云卿,此恨发吾衷。
昔日萧邵游,四人才成童。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纬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锋。茂挺独先觉,拔身渡京虹。
斯人谢明代,百代坠鹓鸿。世故坠横流,与君哀路穷。
相顾无死节,蒙恩逐殊封。天波洗其瑕,朱衣备朝容。
一别凡十年,岂期复相从。馀生得携手,遗此两孱翁。
群迁失莺羽,后凋惜长松。衰旅难重别,凄凄满心胸。
遇胜悲独游,贪奇怅孤逢。禽尚彼何人,胡为束樊笼。
吾师度门教,投弁蹑遐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非罪昆吾锋

纬 ( 緯 ) wěi
纬 [ wěi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与“”相对:~线。~纱。经~。
  2. 地理学上指在地面上的与赤道平行的线:~度。
  3. 东西的横路:~陌。
  4. 行星的古称:~星。
  5. 书名:古七~(指中国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书)。
  6. 编织:~萧(用蒿草编成帘子)。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1.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2.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3.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陷 xiàn《國語辭典》

陷 [ xiàn ]

  1. 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阴谋。如:「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
  2. 缺点、过失。如:「缺陷」。《国语·鲁语下》:「齐闾丘来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于恭。』」三国吴·韦昭·注:「陷,犹过失也。」
  1. 没入、沉入。如:「沉陷」、「越陷越深」、「陷入泥中」。唐·李洞〈题竹溪禅院〉诗:「风摇缾影碎,沙陷履痕端。」
  2. 设计害人。如:「诬陷」、「构陷」、「陷害」。《史记·卷一一二·酷吏传·张汤传》:「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三国演义·第一回》:「遂于他事陷邕于罪。」
  3. 攻占、被攻占。如:「攻陷」、「失陷」、「沦陷」。唐·元结〈大唐中兴颂·序〉:「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廵等数十人坐。」
非罪 fēi zuì
强加之罪;无罪。《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后汉书·袁绍传》:“ 操 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 纬卿 陷非罪,折我昆吾锋。”《太平广记》卷一六八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发冢盗》:“虽自知非罪,而受箠楚不禁,遂令骨肉伪造此赃,希其一死。”  ——《漢語大詞典》
折 zhē/zhé/shé《國語辭典》

折 [ zhé ]

  1. 摘取、弄斷。如:「反掌折枝」。《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2. 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3. 疊。《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也作「摺」。
  4. 損失、喪失。如:「折壽」、「損兵折將」。《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5. 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6. 佩服。如:「折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7.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8.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1. 折扣的簡稱。如:「打八折」。
  2. 挫敗、難關。如:「百折不撓」。
  3. 量詞:➊ ​ 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➋ ​ 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4. 一種治病方法。如病熱極重者,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

折 [ zhē ]

  1.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折騰」、「折返」。
  2.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折 [ shé ]

  1. 斷。如:「棍子折了!」
  2.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昆吾锋(昆吾鋒)kūn wú fēng
昆吾剑的锋刃。喻特出人物。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纬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锋。”参见“ 昆吾刀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