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临川(臨川)lín chuān
(1).面对川流。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诗:“临川慕思,何为汎舟。”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杜甫 《水槛》诗:“临川视万里,何必栏槛为。”参见“ 临河羡鱼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谢 曾任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应为 临川 多丽句,故持重艳向西风。”
(3).指 南朝 宋 刘义庆 。 刘 袭封 临川王 ,故称。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刘宋 临川王 义庆 採辑典午一代微言,旁及 汉 魏 谈论,雋永可味者集为《世説》。今 稼轩 所著,其信古传述之功,则 龙门 也;而词旨雅驯成一家言,则兼有 临川 之长矣。”
(4).指 明 汤显祖 。 汤 为 江西 临川 人。故称。参见“ 临川四梦 ”、“ 临川派 ”。 ——《漢語大詞典》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谢 曾任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应为 临川 多丽句,故持重艳向西风。”
(3).指 南朝 宋 刘义庆 。 刘 袭封 临川王 ,故称。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刘宋 临川王 义庆 採辑典午一代微言,旁及 汉 魏 谈论,雋永可味者集为《世説》。今 稼轩 所著,其信古传述之功,则 龙门 也;而词旨雅驯成一家言,则兼有 临川 之长矣。”
(4).指 明 汤显祖 。 汤 为 江西 临川 人。故称。参见“ 临川四梦 ”、“ 临川派 ”。 ——《漢語大詞典》
楼上 lóu shàng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整理自网络》
柅 nǐ/chì《國語辭典》
柅 [ nǐ ]
名- 置于车下阻止车子行进的木头。《易经·姤卦·初六》:「系于金柅。」唐·刘禹钖〈绝编生墓表〉:「制动也有柅,变道也亡方。」金·刘迎〈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止〉诗:「行行非我令,柅亦岂吾使。」
- 阻止、遏止。唐·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事来搅情,情动不可柅。」《旧五代史·卷九三·晋书·卢质等传·史臣曰》:「唯玉羽之贞退,云叟之肥遯,足可以柅奔竞之风,激高尚之节也。」
园中(园中)
唐 卢纶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
唐 戴叔伦 留别宋处士 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韵府拾遗 东韵》: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为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留别宋处士 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韵府拾遗 东韵》: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为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骈字类编》
十五
南北朝 徐陵 奉和咏舞诗 十五属平阳,因来入建章。
唐 刘方平 采莲曲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唐 崔颢 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唐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唐 白居易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唐 常理 妾薄命 十五玉童色,双蛾青弯弯。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十五泣春风,背面鞦韆下。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元 张翥 有旨翥领宋史刊于江浙次东阿站 南来十五驿,幽绝独斯亭。 ——《骈字类编》
唐 刘方平 采莲曲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唐 崔颢 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唐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唐 白居易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唐 常理 妾薄命 十五玉童色,双蛾青弯弯。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十五泣春风,背面鞦韆下。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元 张翥 有旨翥领宋史刊于江浙次东阿站 南来十五驿,幽绝独斯亭。 ——《骈字类编》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形-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此会(此会)
陈子昂诗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韵府拾遗 泰韵》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